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课件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单元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1)通过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认识其反动的阶级本性,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2)通过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和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忘初心的情感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2)影响: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启思导学1】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提示①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立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领导;1928年“北伐”由南京国民政府领导。②目标不同: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是讨伐军阀张作霖,统一全国。③性质不同: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是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是新军阀向旧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的战争。 2.继续北伐(1)目的:讨伐张作霖。(2)主要事件济南惨案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3)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经济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发展原因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②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表现纺织、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曲折: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商业发展受阻。 概念阐释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洋务经济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官僚资本主要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的资本。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武装反抗之路事件时间经过(内容)意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事件时间经过(内容)意义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工农武装割据之路(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①过程a.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②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启思导学2】土地革命(史料实证)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结合相关史实,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提示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对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2)工农武装割据的特点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围剿”(1930—1933年)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根据地建设①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巩固红色政权②政治建设——创建人民革命政权: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1.原因: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2)转折: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②内容: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③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知识拓展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家国情怀)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点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二1928年,为了保证盐税、关税及统税改革的顺利实施,设立了一系列税务征管机构。例如,1927年10月设立了盐务署,将其作为盐务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等。为了加强南京国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机制、建立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四行二局”成为国民政府控制和支配全国金融货币的总枢纽和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摘编自赵永文、赵宗文《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财政体制改革初探》 情境解读从材料一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派遣监察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制度的原因。从材料二“设立了一系列税务征管机构”“‘四行二局’成为国民政府控制和支配全国金融货币的总枢纽和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说明财政改革的影响。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提示(1)原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在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一战线的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2)影响:结束了财政和税收的混乱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形成全国性的财政金融体系。 素养史论1.唯物史观——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发展(1)发展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促进了国内市场的交流扩大;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2)发展艰难的原因:民族资本相对落后,无法与外国资本竞争;广大人民的购买力低;军阀混战阻碍发展。 2.历史解释——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点(1)政治上:与清朝的君主专制、民国初期的军阀专制不同,南京国民政府打着“革命、统一”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际上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地方割据势力仍然大量存在,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2)经济上:一方面,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统一全国税收、改革币制(法币)、关税自主、鼓励工商业等措施;另一方面,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3)外交上:执行“亲美反苏”的外交政策,对日本的侵略执行妥协退让政策;导致美国在华势力迅速膨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实行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4)文化思想上: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号,以“革命者”的虚假身份蒙蔽群众;以“训政”为借口,大力推行所谓的“党国”思想。 素养达标史料实证——经济民族主义(2021·湖北荆、荆、襄、宜四地期中)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这一法规的出台表明国民政府()A.表达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B.获得国内外各界广泛支持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支撑D.致力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 明立意本题以《矿业法》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国民政府的政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抓关键由材料“国营”“国家自行探采”“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等关键词可知,国民政府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故选A项排干扰材料没有国内外各界的看法,排除B项;1930年还没有出现持久抗战的思想,排除C项;据材料“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可知国民政府首先考虑的是政府本身,排除D项获答案A 情境体验主题二工农武装割据材料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一种意见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另一种意见是: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情境解读材料两种革命道路是“城市中心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结合当时国情进行分析。 互动探究材料反映了哪两种革命道路?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提示第一种意见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种意见反映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式革命道路。同意第一种意见。原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对外没有民族独立;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其力量异常强大,尤其是在大城市,而农村相对薄弱,只有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取得胜利。 素养史论历史解释——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红军长征面临的形势(2020·浙江杭州期末)在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电文中,仅1934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前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各类命令和指示就有100多个,大多标注“十万火急”“万万火急”字样,足见当时()A.第五次反“围剿”前山雨欲来之紧迫B.华北事变之际国家局势之危难C.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迫与仓促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之必要 明立意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军事电文立意,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长征前的紧迫形势抓关键材料“十万火急”“万万火急”等关键词,考查了长征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的情况,故选C项排干扰第五次反“围剿”前、华北事变及“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均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获答案C 2.家国情怀——民众动员与妇女革命(2020·江西南昌期末)“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这首歌谣()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 明立意本题以妇女解放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新的思想观念、家庭观念抓关键材料“工农兵”“闹革命”“新家庭”等关键词,考查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情况,故选D项排干扰材料未涉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排除A、B、C三项获答案D 随堂演练1.1928年6月,日本在皇姑屯将从北京败退东北的张作霖炸死,其原因是()A.阻止国民政府的北伐B.张作霖没有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C.扶持张学良夺取东北的控制权D.准备发动九一八事变答案B解析张作霖败退东北前,日本向其提出了非常苛刻的侵华要求,张作霖没有答应,这是日本决定除掉张作霖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 2.1928年某报刊登了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材料中广告强调“国货”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B.法币改革的实施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经济危机的影响 答案C解析1928年是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材料提到“国货啤酒”,以国货作为卖点,利用了国内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正确。 3.(2020·山东德州检测)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C.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苏维埃政权”“红军”等信息可知,这份文告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号召,故选C项。 4.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意思是红军到井冈山会合,这是指井冈山会师,故D项正确。 5.(2020·山东济南期末)毛泽东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改变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性质B.实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大转移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答案D解析根据毛泽东诗句内容可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长征,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A项;长征时期的军队称“工农红军”,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C项。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摘编自李志民《李志民回忆录》 材料三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红色中华》第146期(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2)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内外形势: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国民党军队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红军在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2)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本课结束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