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课件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3)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素养解读(1)通过了解晚清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认识其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2)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的纲领,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培养历史解释和运用唯物史观的素养(3)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报国的情怀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外国侵略: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2)宗教号召:洪秀全吸收基督教的一些思想,提出“拜上帝”的主张。(3)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经过(1)兴起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2)达到全盛:经过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3)由盛转衰: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4)后期斗争: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5)最终失败:1864年,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易混易错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不能说成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才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纲领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图示巧记《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异同点(历史解释) 4.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5.影响: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洋务运动【启思导学】阅读教材第97页“学思之窗”。阅读史料,你能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和性质吗?提示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材料中“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反映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王朝统治。性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1.背景(1)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2)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2.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自强”“求富”。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4.成就经济军事工业(官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自强”民用企业(官督商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求富”教育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人才支持军事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自强” 概念阐释官督商办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发展近代新式工矿企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之一,即由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洋务派早期创设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这种形式。但官督商办企业名义上商办实则官营的性质,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图示巧记洋务企业的性质 5.评价(1)积极作用: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2)局限性:未能达到以洋务新政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3)失败的必然性: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补,其失败是必然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边疆危机(1)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2)表现①西北边疆——左宗棠收复新疆a.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b.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c.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②西南边疆——中法战争a.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b.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c.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d.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e.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③东南边疆——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既定政策: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②导火线: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 (2)过程①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8月,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②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③黄海海战: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邓世昌、林永升与舰同沉),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登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3)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主要内容影响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2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概念阐释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经济侵略主要是商品输出。2.资本输出指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和办厂权等。《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主要是资本输出。 (4)影响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①概况: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②意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深化拓展“设厂制造”最能体现甲午中日战争后经济侵略的特征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但那时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所以设厂制造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经济侵略特征。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列强资本输出)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3.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国家租借地权利俄国旅顺、大连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英国威海卫、九龙德国胶州湾法国广州湾 易混易错租借地和租界(历史解释)(1)租界是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辟的居留、贸易区域;而租借地是向清政府租借的大片战略要地。(2)租界的面积较小,且租界不包括水域。租借地的面积较大,多数包括水域。(3)行使租界行政管理权的,主要是租界开辟国驻当地的领事。租借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则多是由租借国政府直接任命的总督。(4)司法方面,在租界内,开辟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华人在租界内犯罪则按中国的司法制度来审判。在租借地内,中国居民或其他外国人都完全受租借地殖民当局的司法管辖。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洋务运动的影响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其产品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情境解读材料一中指出了洋务运动“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如资本主义性质生产方式、商业资本的投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机器大生产等。材料二则指出了洋务企业在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面的积极作用。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用企业的创办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提示(1)采用机器大生产;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官商合办近代工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洋务运动的特点(1)以“自强”“求富”为目的,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2)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制度。(3)以创办军事工业和筹办海军为主;以引进机器和科学技术为主。 2.唯物史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另一方面他们拒绝甚至抵制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坚持封建纲常礼教。(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但是,企业管理严重官僚化,洋务企业一般具有垄断性,阻碍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加强了同外国的联系。但是,一味强调与西方交好,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权益。(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新式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但是,由于缺乏经费、军备松弛,新式海军未能达到“自强”的目的。(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但是,洋务派的新式学堂却要求学生同时学习“四书”“五经”。 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之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明立意本题以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时在该书序中的慨言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魏源思想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抓关键材料“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体现出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影响洋务派,是其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选B项排干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迈出变法第一步,排除A项;洋务派仍然停留在器物变革层面,排除C项;材料强调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对洋务派的影响,而非洋务派“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影响,排除D项获答案B 2.家国情怀——洋务运动缺乏顶层制度设计洋务运动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展开的“自强”“求富”运动,只是少数比较开明官员的实践,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材料意在说明洋务运动()A.缺乏顶层制度设计B.管理模式相对落后C.遭到士人集体反对D.依赖外国科学技术 明立意本题以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主导者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洋务运动缺乏顶层制度设计的局限性抓关键“它并不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展开的”说明洋务运动是少数开明官员的个体实践,即缺乏中央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故选A项排干扰材料未反映其管理模式,排除B项;“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并不等同于士人集体反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依赖外国科学技术,排除D项获答案A 情境体验主题二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余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在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免,亦莫不相同。——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材料二甲午之前,在我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思想。……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激发了我的救国热忱,我需要找寻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摘编自《吴玉章回忆录》 情境解读材料一中描绘了日本在华设厂和关税优惠的条款,为列强的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客观上也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材料二指出了甲午中日战争对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冲击。 互动探究(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内容?这些条款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变化。提示(1)内容: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2)由传统忠孝节义、学而优则仕转变为救亡图存,将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紧密联系起来,民族意识觉醒。 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蓄谋侵略中国,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爆发。(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4)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是导火线。 2.唯物史观——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来说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战争中清政府的腐朽进一步暴露,中华民族开始真正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经济上,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作出了调整,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日本来说:战争使其获得巨大利益。大片的割地和巨额的赔款为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军事实力大增,为进一步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3)对列强来说: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进而掀起了列强在华强行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致使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4)对远东局势来说:使远东格局改变,日本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远东的重要国家,而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之争更趋激烈。 素养达标家国情怀——甲午中日战争促使民族意识的觉醒(2021·山东德州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明立意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份报刊《中外日报》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危机意识,促使民族意识觉醒抓关键根据题干“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大大加深,人们的民族危机意识大大增强,故选C项 排干扰题干内容着重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引发了中国民族危机,而不是“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而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获答案C 随堂演练1.(2021·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清代的京仓用于储存从南方运来的漕粮。但据晚清官员奏折:“‘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这是因为()A.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南粮北运的通道B.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航运业的发展C.维新变法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D.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了高潮 答案A解析据材料“‘逆匪’窜扰江省,今岁南粮恐输不易,京仓之米亟应计及”并结合所学太平军活动在江浙地区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南粮北运的通道,故选A项;材料“今岁南粮恐输不易”说明航运没有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农、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根据材料“窜扰江省”可知不是京津地区,排除D项。 2.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意识到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时期,为了求富,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A、C、D三项都是军事工业,故选B项。 3.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已经觊觎中国的新疆地区,其中,最为主要的国家是()A.英法B.德俄C.日俄D.英俄答案D解析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D项正确。 4.《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倭人”指的是日本人,他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提出了割占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的无理要求,C项正确;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都和日本无关,排除A、B两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列强没有提出割地的要求,排除D项。 5.1900年,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了《英德协定》,主张中国各口岸自由开放,反对列强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这一协定()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加剧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C.导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答案D解析从时间上看,此时,帝国主义国家已经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德协调立场的目的是针对以掠夺领土为主的俄国,有利于遏制俄国的扩张势头,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D项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李鸿章 材料二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以及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以后屡加扩充,由清政府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作为常年经费,雇佣工人2000多人。18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19世纪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该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机械学校,培养技术人员,翻译与军事、工程有关的书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书籍。 材料三1872年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出掌制造局大权。由于他主张“造船不如买船”,所以从1873到1885这12年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总共只造了4条船。之后到1901年李鸿章去世期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更是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由于甲午战败的影响和官办企业的管理问题,整个制造局暮气沉沉,业务不振。——摘编自王国慧《江南造船厂:中国人从这里踏上追赶西方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奏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目的。(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近代中国艰难发展的原因。参考答案(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国家富强。(2)影响: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推动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生产军用产品,有利于建立近代国防;创办新式学校,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的传播与近代教育的建立。(3)原因:依赖外国技术设备,缺乏企业的自主创新;企业自身管理问题;帝国主义的掠夺。 本课结束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