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汉、魏以下,州郡县长官得就地自辟僚佐,后魏、北齐多由吏部选授,隋确立制度,全国任何小官,任用权都操在吏部。选官方式的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延续性C.官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D.吏部已成为核心的决策部门答案A解析把考核和选拔州郡官员僚佐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故选A项。2.《中国传统政治》记载:因为当时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以推行,乃由中正官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该材料分析了( )A.世卿世禄制的必要性B.察举制的弊端C.九品中正制的必要性D.科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由于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以推行,才实行九品中正制,故C项正确。7
3.古代中国的某项制度的实施,适应了普通地主势力发展的需要,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积极意义。该制度是指(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汉代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隋唐时代的科举制答案D解析科举制的实行,为普通地主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推动作用。故选D项。4.《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答案B解析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谏官”是对皇帝进行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属于监督机构,应归属门下省,故B项正确。中书省是政令草拟机构,A项错误;尚书省是政令执行机构,故C项错误;御史台虽然是监察机构,但不随宰相入朝议事,故D项错误。5.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的示意图可知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分工负责,彼此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6.魏晋实行租调制、隋唐实行租庸调制,两者实施的基本前提是( )A.国家统一B.均田制的实施C.土地私有制发展D.政府财政充足答案B7
解析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故A项错误;魏晋、隋朝、唐前期都实行均田制,受田农民承担一定的赋税、徭役、兵役,均田制是上述赋税制度的基础,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恶性发展会破坏均田制,使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故C项错误;保证政府的财政是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目的,而不是两者实施的前提,故D项错误。7.(2021·河南平顶山月考)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以庸代役。以庸代役( )A.使农民负担暴增B.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C.简化了税收名目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答案B解析唐朝的以庸代役,可以使农民在农忙季节纳绢或布代役,从而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故选B项。8.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于是又实行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 )A.赋税制度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B.中国封建土地制度逐渐趋向衰落C.社会生产力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D.中国土地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实行的原因是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故选A项。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权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7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材料二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的一大进步。——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到了唐代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摘编自赵扬《唐代政治制度设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参考答案(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是,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3)三省六部制具有权力的制衡性。如三省的权力分立,门下省的封驳和谏官制度,是对君权的制约;而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设立则是对尚书省权力的限制,即对相权的限制;唐代的丞相制是“集体领导制”,权力的互相制约相对保证了政策方针的制定及实施的大致正确。等级考提升练10.成书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的《氏族志》,是记录唐初贵族姓氏渊源与门第的谱牒。唐太宗看后很是不满,确定了以“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对《氏族志》重新刊定,乃改以皇族李氏为一等,山东崔氏降为三等。这反映了( )A.贞观时期门阀氏族仍有较大势力B.贞观时期的选官制度开始变革7
C.地方割据影响唐初统治秩序安定D.科举制的实行使庶民跻身政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唐太宗以官爵高低为标准重修《氏族志》,突出李氏家族地位,山东崔氏依靠“官爵高下”还能成为三等,说明当时门阀氏族势力庞大,A项正确。11.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时说: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说明科举制创立的意义在于( )A.削弱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答案C解析科举制使更多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参政机会,这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故选C项。12.(2021·河南新乡期中)唐代三省的施政是以皇帝的诏令来体现的,即中书、门下两省以皇帝名义草拟和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诏令的制作相当缜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代( )A.三省在运行机制上被纳入同一轨道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C.中书、门下两省成为全国行政枢纽D.三省制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答案A解析三省施政以诏令为主线,而诏令体现了皇权的意志,这说明三省被纳入贯彻皇权的轨道上,故选A项;题干并未体现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涉及三省通过诏令贯穿在一起,并未强调中书、门下两省的地位,排除C项;三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并未体现出民主化,排除D项。13.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 )7
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14.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以粮纳税,后者以钱纳税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两收C.前者以地为准,后者以人丁为准D.前者与授田相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答案D解析“租庸调制”下不只是以粮纳税,“两税法”下也不只是以钱纳税,故A项错误;赋税征收时间并不是两者最大的不同,故B项排除;两种赋税制度下都不完全以土地或人丁为标准,而是各有侧重,故C项错误;“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的,而“两税法”是在均田制被破坏的情况下实行的赋税制度,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故D项正确。15.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即“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A.汉代的更赋B.北魏的租调制C.唐朝的租庸调制D.唐朝的两税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税法主要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D项。16.(2021·吉林松原期中)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下图记述了该法实行后出现的状况。这表明两税法的实行( )内容出处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卖花者》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赠友五首》7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贾客乐》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解除了农民的封建赋役答案C解析两税法由以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以征收金钱为主,这使得部分认为耕田不如经商获利快的农民转而经营商业,故选C项;唐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两税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负担,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解除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材料反映了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修改建议:补充西周时期的世官制,并阐述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理由:西周的世官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世官制给贵族和官吏以参政的机会,保证了他们代代矢志效忠王朝。世官制是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