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大量的有弹性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弹性,在认识弹性的基础上体会弹力是一种力,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知道物体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2.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3.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弹性、弹力,以及二者的区别。教学难点: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教学用具:锯条、尺子、弹簧、注射器、皮筋、有弹簧的圆珠笔、海绵、橡皮、篮球等弹性物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谈话:圆珠笔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用具,不知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个有弹簧的圆珠笔,现在大家拆开来仔细观察一下,是什么物体使笔芯能上下移动?(估计:学生能发现是弹簧),能说说弹簧是怎么使笔芯能上下移动的吗?(手摁—弹簧压缩—笔芯向下移动;再摁—弹簧松开—笔芯向上移动。板书 弹簧 摁(压缩) 再摁(松开)2.还有什么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呢?(估计:学生能说出:皮筋、海绵、橡皮、篮球等)这些物体是不是具有弹簧这种特性我们还要动手试一试。(5分钟)二、探究新知1.认识弹性(12分钟)(1)谈话:桌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象刚才研究弹簧一样压一压、摁一摁,试一试看有什么新发现?注意填写实验记录单。(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3)分析汇报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组用什么物体?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师适当板书:谈话:比较这些物体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形状或体积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弹性物体?(估计:篮球、足球等、皮筋、衣服袖口等)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沙发、席梦思床垫、弓箭、运动员撑杆跳高、跳水跳板、测力计。总之,弹性物体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2.认识弹力 (18分钟)(1)谈话:当我们用力压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再试一试,当你用力压或推弹性物体时,手有什么感觉?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动手实验(3)汇报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用力拉弹簧时,手感觉到弹簧有一种向回拉的力;手压锯条时,受感觉锯条有一种向回绷的力……讨论:手感觉到的这种力是怎么产生的?根据撑杆跳高的竹竿想象,是因为撑杆被压弯后,撑杆产生了一种要变直的力。物体形状或体积改变后,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3.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5分钟)(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和什么是弹力,你们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吗?小组之间讨论以下,看哪组先找到正确答案(2)小组之间讨论(3)汇报小结:区别:弹性是物体本身具备的(受到外力发生形变,去掉外力能恢复原样)一种特性;弹力是弹性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要恢复原样的力.联系: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才能产生弹力三、巩固应用(2分钟)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板书设计12.弹性弹簧 摁 (压缩)再摁 (松开) 锯条 压(弯)松手(变直) 海绵 压(瘪)松手(原样)
注射器 推(体积减小)松手(弹回原来位置) 篮球 摁(摁瘪)松手(回到原样)物体 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 去掉外力 恢复原样发生变化四、随堂检测:(5分钟)1.填空(1)物体受到外力后,()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能()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物体的这种性质叫().(2)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这种力叫弹力.2.判断(1)空气有弹性,所以篮球会弹的很高.()(2)弹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弹力是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一种力.()3.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应用弹性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