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四课。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制造“彩虹”,体验、了解阳光可以分解为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牛顿对光的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第三部分,分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的变化,了解、体会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二、学习目标1.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2.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阳光的分解。3.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四、教学准备镜子、水槽、喷雾器、三棱镜、三只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玻璃纸、三色或多色圆盘陀螺等。五、教学过程(一)用不同的方法造“彩虹”
方法一:用镜子制造“彩虹”1.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子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2.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方法二:用水雾制造“彩虹”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方法三:用三棱镜制造“彩虹”1.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2.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意图解析】指导学生分别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制造“彩虹”,体验与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在利用不同实验方法获得相同现象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规律的存在。(二)认识白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1.科学阅读:七色光2.结论: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意图解析】该活动在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获得“彩虹”,了解阳光能分解为多种不同色光的现象之后,通过对科学史牛顿关于光的颜色理论研究的描述,认识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三)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1.活动一: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
(1)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2)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3)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2.活动二: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发生的现象。3.拓展: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你会看到什么?【意图解析】选择较容易操作的不同色光混合方法——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帮助学生认识不但白光能分解成不同色光,而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进一步了解感受不同颜色的光的变化特点,在观察中体会这一现象的发生原理。六、板书设计七色光(课题)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