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3.5 绿色植物的一生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3.5 绿色植物的一生

ID:1261473

大小:401.1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12-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课题植物种子的萌发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种子主要由种皮、胚等组成。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通过观察,尝试设计探究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行为习惯。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并逐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3.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树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借助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等组成。2.说出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教学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2.将设计的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在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都应该依次经历过哪些阶段呢?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段视频,观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总结。播放视频:种子的一生。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先是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种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哪位同学能总结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实验: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观察实验】在大培养皿里放了若干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种子,两名同学为一组对这些种子进行观察,观察的时候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看看不同的植物的种子在形态、大小、颜色、质量等各个方面都有哪些特点?找同学来总结下你观察的结果。【提问】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学生朗读】“种子王国”中的世界之最。分别介绍世界上最重、最轻、寿命最长和最短的四种种子。不同植物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都是不同的,并举出例子。学生举手阅读PPT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二、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讲述并提出问题】不同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重量以及寿命长短都是不同的。但种子在适宜的情况下都能萌发出小幼苗,那么种子的内部结构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的结构(板书)。【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对照教材63页的图用放大镜对大豆的种子进行观察,找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并完成学案。分组观察实验,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实验后完成学案。学生回答:(1)保护。(2)2片;贮藏营养。(3)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学案结果投影展示,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并以提问的方式对大豆种子结构进行精讲。(1)种皮的作用?(2)有几片子叶?什么作用?(3)胚的组成。探究三: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一滴碘液,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对照学案上的图用放大镜对玉米种子纵剖面进行观察,找到相对应的各部分结构,并完成学案相应的内容。对学生学案结果投影展示,其他同学指出错误。【提问】(1)变蓝的部分是什么?(2)有几片子叶?(3)贮藏营养的部位是哪里?通过动手实验,对玉米种子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经过讨论后,进行回答:(1)胚乳。(2)1片。(3)胚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四、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比较小组内讨论交流,两种类型的种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案,小组内4名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对学生学案结果投影展示,其他小组同学校正,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提问】(1)有什么相同点?(2)有什么不同点?积极思考与讨论。完成学案。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子叶数目不同;贮存营养的结构不同;大豆没有胚乳。培养学人所长,与人共享的意识,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探究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不一定。 【想一想】把所有的种子都种到土地里,每一颗种子都能萌发成为一个小幼苗吗?播放视频: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提问】(1)国王为什么选中了这个手里捧着空花盆的孩子?(2)这个孩子种下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因为这个孩子诚实。因为国王给他们的种子是破损的或者是煮熟的。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探究六、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种子要能萌发除了具备自身条件外,还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一周前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环境条件进行了探究实验,下面老师就请其中的四个组来汇报一下实验过程。答辩问题:(1)可以在每个容器中放2粒种子吗?为什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亲自栽培植物的生活经验,在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选取一个外界条件今天,我们选出六位同学担任观察团成员,欢迎他们。他们将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提出问题,请各小组答辩,最后观察团将对每个组进行评价打分。每组5分钟时间。汇报按顺序进行。教师点评:同学们能够精诚合作,坚持完成这次的探究实验,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验汇报真实可信,值得表扬,让我们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2)探究光:阳光下和阴暗处有温差,出现光和温度两个变量,可以怎样改进?(3)探究温度:冰箱里无光,与室温下作对照,出现温度和光两个变量,可以怎么改进?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而本节课把重点放在对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强调实验设计的不唯一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改进实验方案】能否改进实验方案,只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同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三个外界条件?改进后的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1000mL的烧杯,贴上标签“甲”“乙”。(2)大豆装在纱布中用橡皮筋固定在玻璃棒上,每个纱布中装20粒大豆。(3)向烧杯中加入等量的600mL的煮沸过的凉开水,使中间的种子接触到水面,插入温度计。(4)甲装置放在常温的地方,用盒子罩住,乙装置放在冰箱中,用盒子罩住。(5)5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同学们,根据你们开展的探究实验,你能推测一下甲、乙两个烧杯上、中、下大豆的萌发情况吗?我们一起打开纱布看一看萌发情况。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组织一下语言,概括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哪三个?【补充解释】因为种子中含有的淀粉和蛋白质等复杂物质,(4)若条件适宜,有的大豆也没有萌发,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5)用较多的凉开水淹没种子来说明没有空气,你觉得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否有缺陷?可以怎么改进?(6)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几个实验,你认为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土壤?可以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呢?甲烧杯中间的大豆能萌发,其他均不能萌发。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整个实验过程需要连续七天定时观察、记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答辩环节,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和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开放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教师设计的实验,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小结、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和总结探究实验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只有在水和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能够被胚吸收和利用的简单营养物质。【进一步讨论】如果我们本次实验选用的是绿豆种子,那么水、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走进生活】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在播种上是很有讲究的。(1)播种前为何要翻土、松土?(2)为什么许多作物都在春天播种?(3)在播种时,土壤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学生讨论:(1)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2)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3)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三、课堂小结一、植物种子的结构植物种子:种皮和胚,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构成。二、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三、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1.种皮吸水破裂后脱落2.胚根向下生长形成根3.胚轴上下伸长形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4.胚芽背地生长形成茎和叶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下列有关种子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种子的形态差异很大,种子的基本结构差异也很大B.各种植物种子的营养都贮藏在胚乳里C.种皮具有保护作用,但它不是胚的组成部分D.具有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的种子都能萌发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C )A.种皮B.胚根C.胚D.胚芽3.在大豆和玉米种子中,能为胚的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分别是( C )A胚和胚乳B.胚芽和胚轴C.子叶和胚乳D.胚芽和子叶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D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B.被虫蛀空了的水稻种子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5.下列有关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适宜的温度【课堂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两个重点活动是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提前布置学生浸泡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如大豆、蚕豆、花生等。大豆种子的胚芽比较小,不易观察,可用蚕豆、花生的种子替换,观察效果比较好。玉米种子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和观察,可采用观察鲜嫩玉米种子,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样效果会好些。探究种子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是本节的难点。观察时间需要1周时间,并且还需要每天定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等。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选取一个条件展开探究活动,并且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任的小组长,以推进小组的探究活动。能用图片或影像记录下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很珍贵的一份资料。对于光、土壤等外界条件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可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课题植物根的生长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与技能1.通过根尖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别根尖的四个部分。 教学目标2.通过根尖四个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各个部分的功能。3.通过根尖四个部分功能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根生长的原因。4.通过对根尖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培养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根尖结构的学习,认同“根尖是生长最快的地方”这一生物学观点。2.通过根尖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点根尖结构的功能;根尖生长的原因。教学难点根尖生长的原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大家都听到了这首歌——《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当中的叶片向着天空生长,已经停在云彩之巅。但是仍然心依、情牵着给它营养的、扎在泥土中的丑丑的根。那么根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植物根的生长。学生听毛阿敏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注意力从课外转移到课内。用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尖是指从顶端到有根毛的一段,这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从根尖依次向上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我们能够看到根尖不同部分的细胞吗?识别根尖从顶端到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辨认不同结构的细胞的特点,并且理解它的功能。根尖各个部分的细胞形态并不相同,识别不同区域细胞的特征,并且记忆不同部分细胞的功能。从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出发, 我们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细胞是这样的(展示图片)。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每个部分的细胞的形状都是不同的。我们具体看一下每个部分的细胞:根冠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紧密;功能是保护作用。分生区细胞体积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功能是具有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近似长方形;功能是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成熟区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现在呢,我们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移栽幼苗时要带土?引导学生说出防止损伤根尖的根毛,影响水和无机盐的吸收。第二,如何才能证明生长最快的是伸长区?引导学生说出画横线做标记。既然生长最快的是伸长区,是不是说根尖生长只和伸长区有关呢?学习了根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自主思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移栽花的时候必须带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验证生长最快的是伸长区。延伸探讨移栽花的时候带土的原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延伸探讨如何探究伸长区细胞生长最快,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拓展的能力。探究二、根伸长的原因首先根的生长与伸长区肯定有关,随着伸长区细胞越来越长,根伸长了吗?但是根生长并不是只和伸长区有关的,因为毕竟一个细胞的伸长是有限的,必须由分生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才可以生长。分生区的1个细胞变成2个细胞,2个细胞变成4个细胞,4个细胞变成8个细胞,不断向上补充伸长区,向下补充损伤的根冠,这样才可以保证根的生长。总而言之,根的生长和两方面有关:理解根的生长与伸长区的伸长和分生区的分裂有关,最后得出结论,形成印象。从根的生长肯定和伸长区的生长有关系,但是一味地依靠细胞伸长不可能使根无限生长,所以必须有新细胞的补充,最后得出结论:根的生长必然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和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有关系。 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探究三、根生长的特性根生长的特性有三个: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找同学来描述一下。引导学生说出图一展示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图二展示根向水生长,图三展示根向肥生长。学生自己描述图片后,从图中得出结论:根的生长是向地的、向水的、向肥的。学生自己描述图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课堂小结1.根尖的结构与功能2.根生长的原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3.根生长的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依次向上是( C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2.根尖中产生新细胞的部位是( C )A.根冠B.成熟区C.分生区D.伸长区3.农业生产中的“蹲苗”“烤田”等措施,能促使植物的根系向纵深生长的原因是根的( B )A.向光性B.向水性C.向地性D.向肥性【课堂反思】 “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由于这一实验的过程需较长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看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所以要由学生课前进行实验观察、测量记录,课上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分析讨论,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的话语,营造放松和谐的氛围,可使学生心态放开,思维自由驰骋,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第三节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课题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图片、实验观察、动画、概念图、微视频、数据表格、案例分析、体验探究等,逐渐建构了“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这一重要概念。2.学生了解无土栽培技术(水培)的原理和基本过程。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数据和实验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2.在《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中,通过“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案设计”“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指标的确定”等,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认同“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观点。2.学生对水培植物会产生一定的兴趣。3.学生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以及无机盐的作用。2.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学会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学会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 3.激发学生对水培植物的兴趣,关注无土栽培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以及无机盐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动手操作,体验植物水培的过程,深化对“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太湖和沙漠植物鲜明的对比,提出问题:为什么沙漠地区的植物种类这么稀少?思考回答:沙漠地区水分不足,影响植物的生长。为设置悬念“水的作用”做铺垫。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1)出示生活中熟悉的图片、数据和烘烤小麦种子演示实验。(2)呈现动画方式展示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3)呈现生活中植物失水现象。概念图总结,抛出主题“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通过实验观察和材料分析,学生得出结论: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学生能够知道:水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的形态等作用,使学生能够建构“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这一概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水对植物的三个作用,如实验演示、数据、动画、图片、概念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侧重点,帮助学生建构“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这一概念。探究二、绿色植物的生长还需要无机盐对比图片和引发问题:吊兰与仙人掌哪个需水多?对比图片,引发问题串:为什么生长在自来水中的吊兰没有在土壤中的长得好?学生知道:不同绿色植物生长需水量不同。学生再进一步思考,还知道:连续思维碰撞和追问,引出绿色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其他营养;实验得知营养是无机盐; 土壤中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是什么?实验演示探究土壤中的无机盐,点题。自主学习,了解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并了解其作用。绿色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其他营养即无机盐。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自主学习。进而引导自主学习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作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探究三、绿色植物的生长更需要无机盐和水比例均衡展示几张南沙群岛的图片,抛出两个问题:(1)海岛上有水有盐,为什么不能种植蔬菜和水果呢?(2)有没有办法帮助这些守家卫国的士兵们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由小番茄植株图片引发无土栽培技术,并介绍无土栽培的原理。学生知道:海水中的无机盐种类和含量不均衡,土壤又少,不适合种植粮食和水果。学生带着情感,利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想出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学生被硕果累累的图片震撼,激发了学生对无土栽培技术及其原理的兴趣。创设海岛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情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思维冲突引出“海水中的无机盐种类和含量不均衡,土壤少,不适合种植粮食和水果。”引出无土栽培,也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做情感铺垫。探究四、为南海战士解决蔬菜、水果问题情景:南师大生物系的大学生们,已配制了一批营养液,需要我们进行抽样检测。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任务。(1)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2)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图片或文字)分别展示与评价:①选材评价,三个原则呈现;②小组方案设计评价;③教师方案表格评价。(3)介绍幼苗培育的过程和动手操作,布置课后任务,讨论观察指标。(1)领取探究活动单的任务。(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①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②写出或画出方案。(3)展示,生生、师生评价。(4)确定实验设计方案。(5)创设“为南海战士解决蔬菜和水果、抽样检测营养液是否合格”情景,在“探究待测营养液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小组合作参与植物的水培过程,感悟无机盐的作用,感悟生物学思想和方法,会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 (4)总结和点题。动手进行实验探究。(6)提出实验观察指标,布置在课后的探究要求。(7)深入思考新的问题和解决新的问题。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有效突破和解决本节重难点;同时向学生渗透了情感,增加了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三、课堂小结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名称作用需要量较大的植物氮肥使枝叶长得繁茂(长叶)叶用蔬菜(如青菜、白菜、菠菜)磷肥促进幼苗生长、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长果)果实(如番茄、花生、苹果)钾肥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长茎)茎用蔬菜(如马铃薯、芹菜、甘蔗)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在根尖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D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2.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B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3.请你推断,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出现的变化是( A )A.缩小B.涨大C.消失D.正常4.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D )A.叶片B.树皮C.花瓣D.根尖5.移苗时,根部带土是为了( D )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B.避免伤害生长点C.避免伤害根冠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课堂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现象开始,让学生触景生情,从观察的现象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关键,提出了多少问题)。同时,对教材的知识点设计许多问题,由学生思考,层层深入,启发、诱导他们回答,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解决“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这一难点。然后利用课件动画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播放录像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及大西北盐碱地的状况,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在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完成这一教学目的。第四节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课题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芽的种类以及枝芽的结构和发育情况。2.知道木本植物茎各部分的结构。 3.理解并说明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及功能。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爱护一草一木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1.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2.茎的输导功能的实验,探究茎的各部分作用。教学难点1.枝芽和茎的关系。2.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一棵小树由小长大,它需要什么?(2)水和无机盐从哪里来?(3)根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到达根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是怎样到达叶的呢?引出课题——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学过的内容回答。学生认真观察,互相修正、补充,得出结论。导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入手,层层深入,引出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枝芽是怎样发育成茎的?教师出示一株植物,学生看标本,说出哪是植物的茎。结论:茎包括主干和侧枝。1.芽分几种?(芽的分类)播放一小段动画,展示芽的种类。提出:为什么叫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概念)2.枝芽的结构及发育情况出示枝芽结构图:观看动画后,对芽进行分类。学生观察讨论,说出三种芽的不同。形象直观的动画,解决了因季节带来的实物短缺困难。使学生对芽的种类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思考:(1)幼叶将来发育成什么?(2)芽轴将来发育成什么?(3)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什么?巩固练习:结构名称将来发育成芽轴芽原基幼叶茎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输导作用,这是为什么呢?这跟茎的结构有关。结合枝芽结构图,解剖杨树的顶芽,用解剖针挑动,用放大镜观察,得出探索结果,说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并探讨将来发育成什么。做完后,学生相互修正。结合图示,借助解剖工具,对枝芽进行解剖,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直观感受。枝芽与茎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并且采用图连线的方式突破了难点。在学中练效果好!探究二、茎的结构和功能(1)茎的外面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除此以外,树皮还有什么作用?学生观察两幅图片之间的变化(出示茎的图片和木本植物茎被环剥树皮长出节瘤的图片)。将木本植物茎剥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会长出节瘤,这是为什么?(2)什么样的植物能逐年加粗?小麦、玉米能逐年加粗吗?为什么?引出形成层,课件展示(形成层的位置和作用)。形成层薄如蝉翼,只有几层细胞,但是它们的作用不小,能使木本植物逐年加粗。对应探究: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树皮折断,其中的输导组织被破坏,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而大量积累形成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回答。学生观察两幅图,找出不同点,培养了观察能力。根据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提问逐步深入,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思维集中。一段形成层的活动录像,化抽象为具体, (3)大自然中的大树,经过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大风有时候把大树连根拔起,也不会使大树折断,这是为什么?是树皮的原因吗?是形成层的原因吗?引出茎的又一结构——木质部。木质部除了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以外,还有什么功能?实物展示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操作。(4)茎中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跟输导有机物的结构分别叫什么?在什么位置?输导的方向是怎样的?巩固练习:位置运输方向功能导管筛管木质部的中央是否被染红了,用解剖针试试它的硬度,引出茎的又一结构——髓。髓的作用是什么?观察杨树茎的横切面。用显微镜观察木本植物茎的标本。教师出示自制木本植物茎的模型,以巩固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学生讨论、生生相互释疑。学生思考后回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填好表格后,学生相互修正。学生剥开树皮,手摸光滑的形成层,生生质疑,对照实物说出结构。学生回答茎的结构和功能。填好表格后,同学之间交换纠正。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对形成层有了一个动态的认识。教师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通过现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且现象明显,增强教学效果。导管和筛管是学生易混的知识点。该练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不容易混淆。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茎的横切面标本、观察教师自制茎的结构模型,从多角度来认识茎的结构,突破了重点。 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回答,然后其他小组修正补充。三、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在“茎的输导功能”实验中,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 B )A.韧皮部B.木质部C.韧皮部和木质部D.筛管2.当桑树等植物的茎被折断时,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的汁液,流出该汁液的结构是( A )A.筛管B.导管C.髓D.形成层3.如图所示,是一个枝芽的纵剖面图,其中位于顶端的分生组织和芽原基分别是( B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课堂反思】 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穿插实物标本、小故事、小图片、纵剖枝芽的小实验、显微镜下观察茎的横切玻片标本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索求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并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巩固。第五节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课题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结合实际,观察推测开花后传粉和受精的过程。3.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讨论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珍惜果实、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观察和识别花的结构并说出各部分的功能。2.识别果实的结构,了解果实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了解传粉、受精及果实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绿色开花植物体由哪些器官构成?总结:根、茎、叶是营养器官,植物靠着这些器官逐渐地生长起来,当生长到一定的时期就要开花、结果和产生种子。那么花有哪些基本结构?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探究解决的问题。(板书: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学生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二、探究新知学生认真观看后, 探究一、开花【活动一】播放花开放的视频,描述开花的情景1.开花(板书)花瓣由包被状态变为展开状态,露出雌蕊和雄蕊(花蕊)的过程。【活动二】课件展示水仙(或桃花)、荷花、菊花、梅花等开花图片提出问题:这些花在哪个季节开放?总结:水仙(或桃花)早春绽放;“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野生梅花在我国西南生长,先花后叶,每年12月暗香涌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随即提出:不同的花为什么要在不同的季节开放,也就是说开花主要受哪些非生物因素影响?教师又提示学生:“同学们体会到一年四季白昼变化是相同的吗?春天的白昼越来越怎样?秋天的白昼越来越怎样?”植物的开花应与光照有关。2.影响开花的因素:温度、光照等(板书)展示天女木兰、金银花图片。介绍天女木兰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树种之一,是辽宁省的省花。介绍金银花,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金银花”为鞍山市市花。说出开花的过程。引导学生背诵诗词,稍做讨论后回答:水仙(或桃花)春天开;荷花夏天开;菊花秋天开,梅花冬天开。学生可能回答:温度。小组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并出现了争议,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春天的白昼越来越长,秋天的白昼越来越短。学生认真观看后记住。通过观察再联想生活实际中见到的开花现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励学生科学地分析思考,认识花瓣展开、花蕊成熟的客观自然规律,符合新课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理念的要求。创设意境,搭建展示的平台,师生体验诗词的意境美,体会中华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学生各科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运用。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世界地理知识,对白昼问题容易解决。建立学生热爱家乡、爱护花草的思想感情。 各种植物的花虽然形态、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同学们按分好的组观察、解剖百合花。探究二、认识花的基本结构1.播放“花”的多媒体片段,师生一起欣赏。2.检查学生预习的“花的结构”并填表。提问:(1)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2)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3.总结花的结构,并提出:雄花、雌花和两性花。欣赏短片。展示自己所填表格。回答问题(略)。进一步思考:(1)每一朵花都具备这些结构吗?(2)对植物繁殖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把学生零碎的感性认识建成系统的理性认识。加强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总结能力。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探究三、果实的结构(1)大家的讨论是否准确呢,我们继续探究。想一想: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从开花到结果还要经历什么重要的过程?(2)花有大有小,有的夺目而艳丽,有的暗淡而无光,不管怎样,为了完成使命,都要进行传粉、受精,这就是我们未来要学习的“植物的有性生殖”。产生质疑:有的花就没有发育成果实,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已有知识,发现知识的欠缺点,查漏补缺。目标引领,主动探究。采用直观多媒体演示, (3)多媒体展示子房纵切放大图,认识子房的结构,初步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的意识。自学子房发育的过程,了解果实的形成过程与结果。降低学生对抽象现象的理解。探究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而植物将为我们呈现另一番惊喜——奉上丰收的果实。传粉、受精完成后,子房到底是怎样发育成果实的呢?使用多媒体演示:①花落是哪些结构的凋落?②花落后变化最大的结构是什么?讲解: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被子植物要产生后代还真不容易。了解受精后花的变化:柱头、花柱、花瓣会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了解子房发育的关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主动观察,总结并进行发言。发散学生的思维。三、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雌蕊的组成是( B )A.花药和花丝B.柱头、花柱和子房C.花柱和子房D.花药和花柱2.胚珠着生在花的哪一结构里( C )A.雄蕊B.雌蕊C.子房D.花药3.花粉是在花的哪个结构里产生的( B )A.柱头B.花药C.子房D.花柱 4.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最主要的结构是( A )A.雄蕊和雌蕊B.花柄C.花萼D.花托5.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A )A.雄蕊和雌蕊B.雄蕊和花瓣C.雌蕊和花萼D.花瓣和花萼【课堂反思】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而本节课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