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ID:1262412

大小:1.18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2-12-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区域经济的开发、民族交融等新成就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隋朝兴亡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统一(1)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日强。(2)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3.建设包括粮仓、备荒年而设的义仓等(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2)兴建洛阳城。沟通五大水系(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起义。(2)概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学思之窗”,概括皮日休对大运河的看法。提示贯通了南北交通,对于南北经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此而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结论要语辨一辨(1)大运河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提示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具有重要作用。(2)隋朝政治统一、国力强盛建立在人民辛勤劳动之上。(√)(3)隋朝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隋唐时代。(√)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2.盛世(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武周政权: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3.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意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开发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4.安史之乱(1)背景: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大;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外重内轻,朝政腐败。(2)过程: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藩镇长官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大权 5.唐朝覆亡世族官僚与寒门官僚争权夺利(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2)875年,黄巢起义,沉重打击唐朝统治。(3)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6.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1)政权:北方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9个割据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2)后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渐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基础。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历史纵横”唐朝曲辕犁,概括曲辕犁的史料价值。提示反映了唐代农业技术的先进。结论要语辨一辨(1)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2)唐朝的民族政策主要采取武力征服的方式。(×)提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唐蕃会盟碑是汉藏情谊的历史见证。(√)(4)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内轻外重的局面。(√)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隋唐的盛世与衰落[情境探究]视角1贞观之治材料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司马光《资治通鉴》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的功绩。提示有关系。理由:鉴于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才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功绩:吸取隋亡教训,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朝,促进了民族交流和交融。 视角2开元盛世材料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自开远门(长安城西边北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奇瑞叠应,重驿麋至,人情欣欣然”。这是唐代文人所勾画的“开元盛世”图景。——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能够得出什么认识? 提示主要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认识:统治者吸取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爱惜民力,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这种盛世局面只是相对于其他历史时期而言的,由于地主阶级的本性,农民所受的剥削仍然很重。 [方法突破]1.唐朝治世局面 2.唐朝时江南经济继续开发对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建设中及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用体验]【例1】古代“盛世”的一大特点是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汉武帝时太仓中储存的多为北方种植的粟;而到唐代开元盛世,南方的稻米已经在粮食储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社会秩序稳定C.南方农业得到发展D.曲辕犁的使用 解析材料中存粮种类从以粟为主转变为稻米占据很大一部分,体现了南方地区得到开发,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故选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项;社会秩序稳定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曲辕犁的使用在唐朝开始出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但它不足以推动粮食储备种类发生变化,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下表所示是对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的介绍(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这种风尚(D)A.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B.加剧了官吏的贪污腐败C.体现了民贵君轻思想D.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中书令岑文本居“宅卑湿”户部尚书戴胄“居宅弊陋”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家贫无正寝” 解析“戒奢从简”是指要求戒除奢侈、提倡节俭,这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进而减轻百姓的负担,故选D项;唐朝初年经济困难,但不一定出现财政危机,排除A项;“戒奢从简”利于减少官吏的贪污腐败,排除B项;表格中反映的是一些大臣的行为,不能体现民贵君轻的思想,排除C项。 2.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D)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汉朝“文景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D)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④提倡节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汉朝吸收秦亡教训,唐朝吸收隋亡教训,故①正确;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都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减轻徭役政策,故②正确;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唐太宗时期,故③错误;提倡节俭是其共性,故④正确;D项正确。 主题二 唐朝的民族关系[情境探究]视角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摘编自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提示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边疆开发;巩固了国家统一。 [方法突破]1.唐朝的民族关系 2.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1)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2)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3)各民族相互交流、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4)促进了各民族交融,汉族先进文明广泛传播,边疆民族文化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应用体验]【例2】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时期民族或地区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靺鞨粟末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由上表可知唐朝(C)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解析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有多种方式,体现了唐朝民族关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故选C项;表格中没有涉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表格中只有与东突厥交往是战争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更多的是和平方式,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唐代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意为天下的共主。这主要是因为唐太宗(B)A.知人善用,虚怀纳谏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蕃和亲,促进了藏汉的友好关系D.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解析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府州、和亲等,使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归心,故选B项;“知人善用,虚怀纳谏”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排除A项;“唐蕃和亲”是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是唐玄宗,排除D项。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各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据此可知,唐太宗努力构建的民族关系是(A)A.民族和睦B.民族分等C.民族对峙D.民族隔离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