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19课 辛亥革命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时空坐标]
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3)结果:未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孙中山的革命斗争(1)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创建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①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②纲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3)组织反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预备立宪(1)过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暴露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面目(2)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导语及图“《革命军》书影”,该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提示内容:论证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作用: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明灯。
历史概念判一判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产生。
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1)原因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②英国等列强的支持。③孙中山的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2)结果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②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历史纵横”,思考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爆发有何关系。提示清政府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清政府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积极意义(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经济: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风俗文化: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历史局限(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结论要语辨一辨(1)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3)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情境探究]视角1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材料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强迅速崛起之际,中国历史才步履蹒跚、被迫地步入近代,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的衰亡已成必然。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堕落的清政府已无力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了,虽然慈禧太后企图通过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来力挽狂澜,但一切只是徒劳。武昌起义实际上与从前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暴动一样,按常理清廷依旧可以轻易镇压,但这次起义却成为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无力回天,这样辛亥革命成功地将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摘编自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成功地翻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原因。提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日益腐朽;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使清朝统治集团众叛亲离;革命党力量不断壮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
视角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孙中山其实并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革命是什么内容,却认为“社会革命”就是他所谓平均地权。当时他所说的平均地权,意思是首先由国家核定土地的价格,以后在地价上涨时,国家仍按原定的较低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因此,这也就是实行土地国有。……因此这个纲领实际上是要打碎封建主义的枷锁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纲领。由资产阶级实行土地国有,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恰恰是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摘编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思路和目的。提示思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实行土地国有。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方法突破]1.辩证看待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1)经济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等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应用体验]【例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D.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A项;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而非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D两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下图为孙中山为某一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所作的题词。该组织是(B)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解析1905年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故选B项。
2.孙中山曾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对应三民主义中的(D)A.民享、民治、民有B.民生、民族、民权C.民有、民治、民享D.民族、民权、民生解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对应的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对应的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对应的是社会革命,因此D项正确。
3.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解析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这些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故选D项;四川保路运动直接促使武昌起义的爆发,排除A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并未提升清政府的治国能力,排除B项;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并没有阻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项。
主题二 辛亥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情境探究]视角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在国家治理观念上有哪些进步性。提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体现了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建立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否定了君主专制;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人民主权)的理念;国民一律平等,体现平等的理念;享有言论、著作等自由,体现了维护人民自由权利的理念;人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体现了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理念;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理念。
视角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材料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与中国民族服装同时在社会流行。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摘编自冉娣《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的理由。提示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治革命;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传统习俗,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因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
[方法突破]1.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袁世凯手中的武装力量及反革命手腕革命政府内的立宪派与旧官僚的趁机进攻主观原因在革命纲领中不敢明确提出反帝要求革命过程中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不能发动、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革命政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对革命目标和对袁世凯的认识不清根本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
【例2】《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道: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清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B)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解析据材料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即推翻清政府,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B)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B项正确。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这是强调辛亥革命(B)A.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使民主共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破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专制皇权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近代中国,旧式的跪拜、作揖等礼节被废除,代之以鞠躬、握手;旧的“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或“君”所取代。推动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D)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反抗的是清政府统治,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属于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项。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