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有缩口,使用前用力向下甩。气态固液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温度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5、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金属)t/mint/℃非晶体凝固图像t/mint/℃晶体凝固图像t/mint/℃非晶体熔化图像t/mint/℃晶体熔化图像7、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7、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8、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10、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继续放热,温度不变。11、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1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13、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14、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15、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6、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蒸发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18、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19、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20、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1、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热气遇冷液化放热)22、液化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液化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2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24、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25、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识别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发生形变液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随容器而变,且易流动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6、地球上的水循环: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放热(液化)变成小水滴或(凝华)变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成了云,当云到达一定程度,承受不了它们的重量,就下落,小冰晶直接下落就是冰雹和雪,如果下落时遇到暖空气流吸热(熔化)就变成了雨;同样,小水滴直接下落也就成了雨。27、晶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过程的条件:到达熔点,不断吸热。凝固点和熔点类似,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28、汽化分为2种类型:蒸发和沸腾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蒸发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沸腾:可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激烈的汽化现象。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沸腾即停止现象:液体沸腾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29、使气体液化的2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几种表现形式:“白气”、雾、露水、“冒汗”、“出汗”、“冒气”不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霜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30、温度(t)表示液体的冷热程度。温度高低不能依靠感觉,必须用温度计测量猜准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分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三种。实验室温度计内径是个直管,因此使用时不能脱离液体读数。且测量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体温计内径有个细而弯的“缩口”,所以可以脱离人体读数。且体温计在使用时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使用前必须要甩一甩。要在玻璃凸面的那侧读数,那面相当于放大镜,使示数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