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以继续向外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V固>V液>V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和速度都不相同。传声效果:固>液>气速度:固>液>气空气=340m/s(15℃)一般讲,温度越高,传播越快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6、响度(又叫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小,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例: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振幅不同,响度不同。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f(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f越高,音调越高。例:女生一般比男生音调高,小孩比大人音调高。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例:我们能区别出张三、李四或者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是靠音色实现的。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10、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S>17m)。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a听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t≦0.1s或者离反射物的距离S≧17m,否则使原声加强。b回声重要应用:测距离:S=1/2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这个公式只能用在静止声源上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如地震、海啸、台风、大象、水母。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小,因此a能传播很远距离;b穿透能力极强,破坏力极大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海豚、蝙蝠。特点:有良好的定向传播性,如声呐测距离;有较强的能量,如医学碎结石;有较强的穿透力12、超声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超声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应用:B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
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能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