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四、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原稿改定稿上野的樱花烂的时节,望去确也像上野的花烂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生”的速成班…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地响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乱;问问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乱;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舞是在学跳舞。…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五、“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加深对鲁迅这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了你哪些启示。《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地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四、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3.母亲年老了,但她水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五、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三峡》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3.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五《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道元”。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短文两篇》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較两篇短文在向式、节奏等方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么言外之意?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夕日欲颓,沉鳞竟跃五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与朱元思书》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1.任意东西2.横柯上蔽3.负势竟上4.以为顺流下矣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唐诗五首》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四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五、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向,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川别业》)3.杨柳阴阴细雨,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六、背诵这五首诗。以其中一首为例,参考补白,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方面的特点。《背影》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三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四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五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白杨礼赞》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三、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五、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中国石拱桥》
一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填完之后,纵向看一看,你有哪些发现?二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四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道。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ー,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五阅读下面的两段材料,回答问题。(一)卢沟桥是一座联拱式石桥,计11孔,长212.2米,加上两端桥堍(tu)共长约265米。靠河两岸的跨径仅16米左右,逐淅向桥中心増大,最大跨径计21.6米。桥墩上游面造成尖端形,下游面系平头,深合现代科学原理。桥面宽7.6米,全宽约8米。桥面用石板铺砌,桥的两端筑有翼状石栏,连同桥上两旁石栏,北面有石柱140个,南面有石柱141个,其中一个已坍损。柱的间距1.8~2米,柱高1.4米,柱头各刻石狮,每个姿态各异有立的,卧的,蹲的,伏的,大抱小的,小抱大的,各种形式。柱间各嵌石板为栏,栏高约85厘米。桥的西端有两根石柱,柱上各踞一只朝天(h6u),柱下各有石象一只,雕饰工巧,足增美观。(节选自罗英《中国桥梁史料》(二)早就昐望在一个相宜的日子,夜宿卢沟,一览卢沟晓月的景色。今年过节的气氛比往年火炽。在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中,我感到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相宣日子,莫过于正月十五上元节了…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
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节选自陈寿儒《夜宿卢观晓月》)1.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说明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所不同?2.材料(二)主要写的是什么?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苏州园林》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国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二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三揣摩下列向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四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五从下面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1.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陈从周语)。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2.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宗白华语)。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孟子二章》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行、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オ是真正的大丈夫?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向,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四翻译下列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五《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向,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愚公移山》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地”
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増,何苦而不平?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年且九十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焉置土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4.帝感其诚必先苦其心志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五从下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六《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周亚夫军细柳》一热读课文,简要复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2.上自劳军军中不得驱驰劳其筋骨3.已而之细柳军4.居无何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天下之广居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诗词五首》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甫居长安期间。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今夜鄘州月,闺中只独看。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房,旧时称女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子居住的内室。②(云(hua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③清辉〕月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④〔虚幌(huang)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五背诵这五首诗词。本课诗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