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过程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形成过程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德国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内在动力(2)主要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①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②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③制定了侵略目标,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2)过程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②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②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心,法西斯势力崛起。③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得到广泛支持。(2)表现①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4.绥靖政策(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绥靖政策达到顶峰(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结论要语辨一辨(1)德日两国浓厚的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传统,及两国的海外市场受到制约,成为两国能够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历史原因。(√)(2)经济大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正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不可避免。(×)提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法西斯已经在德、意、日等国兴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局部战争(1)表现: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2)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3)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3.全球阶段日本偷袭珍珠港(1)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2)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历史纵横”,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地位。提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结论要语辨一辨(1)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苏德战争,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3)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反法西斯国家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夺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四国分区占领德国(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5)成立联合国
评价(1)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2)消极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成立联合国(1)时间:1945年10月24日。(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决议原则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国际格局的变化(1)背景①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②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③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2)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历史纵横”,中国参加旧金山会议有何历史意义?提示中国在维护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结论要语辨一辨(1)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2)联合国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实行“全体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提示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3)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动摇了欧洲的中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情境探究]视角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材料肯尼斯·华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中把战争原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小约瑟夫·奈据此构筑了如下的关系示意图。
思考材料所展示的原因层次能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吗?说明你的理由。提示能。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是体系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掩盖了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惩罚性的宰割激发了德国的复仇主义情绪,推动德国摆脱体系的束缚。中层原因主要是国内因素,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治和经济的弊端,造成了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分裂,使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个人原因是希特勒争夺霸权的战略。
视角2绥靖政策材料20世纪30年代绥靖主义泛滥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爆发的催化剂。面对日本发动并不断扩大侵华战争,英美等国企图以牺牲中国来维护自身利益,并未对日采取任何实质性制裁措施。美国驻日和驻华大使都认为,美国对于中日战争的发展无能为力,“应该告诉中国官员,不要指望美国会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或军事援助。”1937年10月,张伯伦在内阁会议上表示,中国抗战“已经濒于崩溃”。然而中国最终并未成为亚洲的捷克斯洛伐克,这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揭露和不懈斗争息息相关。“远东慕尼黑”的破产,更深刻地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摘编自王斯德等《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演变》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并分析其影响。提示实质:牺牲别国利益而纵容侵略来换取自身安全的政策。影响:严重侵犯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削弱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教训。
[方法突破]1.认识英美战争立场的变化
2.认识英法的绥靖政策从国家力量角度看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危机而受到极大削弱,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目的角度看目的是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满足自己既得利益,同时祸水东引,把矛头指向苏联从客观环境看和平主义思潮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法西斯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从结果角度看德国法西斯的公然侵略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应用体验]【例1】《德国通史》写道,德国法西斯产生于民族感情受到挫折的土壤上,这种挫折逆反成为一种民族复仇主义。而纳粹分子又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因此,不仅要求恢复本民族“原有地位”,还要把“生存空间”作“无限的扩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德国法西斯上台的条件是(D)A.自由主义思潮的膨胀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C.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D.极端民族主义的滋长解析据材料可知,德国的法西斯源于民族复仇主义之中,故选D项;自由主义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与法西斯存在很大区别,排除A项;欧洲战争策源地是德国法西斯上台的结果,排除B项;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是客观条件,而材料中所述是德国自身的条件,排除C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B)A.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D.英法绥靖政策和苏联“中立自保”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1929年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祸根,但不是最根本原因,排除A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因素,排除C项;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进程,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2.20世纪30年代,世界多国出现“政府普遍扩权”的现象,如德意日强化法西斯独裁专制,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等。这反映出(A)A.经济大危机的不同影响B.不同社会制度的相互融合C.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D.现代化道路模式的多元性
3.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后,便确定了对德政策的基调:“只要我们能和德国人坐在一张桌子边上,用铅笔对他们所有的抱怨和要求圈划一遍,那么,整个紧张局势就能大大缓和。”这一基调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B)A.牺牲弱小国家B.保存既得利益C.维护欧洲和平D.支持德国扩张解析据材料可知,张伯伦的主张具有绥靖政策的色彩,其出发点是保存其既得利益,故选B项;牺牲弱小国家属于其方式,而材料问的是出发点,排除A项;维护世界和平只是张伯伦的幌子,排除C项;张伯伦是英国首相,不可能支持德国扩张,排除D项。
主题二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情境探究]视角1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摘编自杨鹏飞主编《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提示特点:倡导和平、民主、独立原则;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大国主导;两分天下;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视角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提示欧洲丧失霸主地位,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方法突破]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
[应用体验]【例2】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定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以致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A)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解析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定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实际指的是英苏两国在划分势力范围,所以是大国强权的表现,故选A项;英国本身就是在干涉巴尔干的事务,所以英国反对的是违背英国国家利益的举措,排除B项;英苏两国通过雅尔塔会议在划分势力范围,而不是在维护巴尔干地区的和平,排除C项;丘吉尔的行为是在为英国谋求海外利益服务,而不是违背了英国利益,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要承认外蒙古独立,美国为使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可见,雅尔塔会议体现了(B)A.大国一致B.大国强权C.美苏争霸D.美苏互信解析据材料可知,美苏两国为了彼此的利益,牺牲中国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的色彩,B项正确;大国一致是国联的原则,排除A项;美苏争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的,与雅尔塔会议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强调美苏之间的利益分配,无法得出美苏互信的结论,排除D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1945年为维护这一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B)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下列属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B)A.事实上都承认和确立中国大国地位B.损害弱国利益带有强权政治的色彩C.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合作D.体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解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英法和美国对战后国际版图划分的基础上,雅尔塔体系是建立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二者都体现了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故选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并未承认中国大国的地位,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排除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的合法地位,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取代了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排除D项。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