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时空坐标]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爆发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③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④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又叫“欧洲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2.两极格局(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历史纵横”,据此说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历史概念判一判历史陈述史论判定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杜鲁门主义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苏联修筑“柏林墙”(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西方阵营逐渐分化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旁栏边角练一练观察并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图片“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和“古巴导弹危机”及对应文字,这反映了美苏冷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提示冷战双方在处理危机时的自我控制机制——通过谈判解决危机。
结论要语辨一辨(1)美苏在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对抗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核战争的风险。(√)(2)在冷战的最高潮时期,两极格局囊括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提示两极格局未能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完全性。(3)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4)西欧、日本和中国等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中心,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时期特征主要表现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①苏联入侵阿富汗②美国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④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2.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标志:苏联解体。(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历史纵横”,“和平演变”与苏联解体之间有什么关联?提示“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结论要语辨一辨(1)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2)20世纪70—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情境探究]视角1冷战的历史背景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被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只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阻碍。另外,在20世纪40年代,欧亚大陆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以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摘编自崔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提示背景: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时同盟的基础瓦解;美国确立全球扩张战略,希望称霸世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力。
视角2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为主要特征的总构想,即“杜鲁门主义”。杜鲁门对当前世界的基本格局进行了一番高度抽象的概括,将世界划分成自由和极权两大阵营,然后杜鲁门从一般意义上阐释了面对这样的形势美国所应采取的外交政策: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人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如果我们在领导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就会使全世界的和平受到危害——肯定也会使我国的繁荣幸福受到危害。这就是杜鲁门主义的基本内容,它规定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用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如何落实杜鲁门主义的。提示实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落实:在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约。
[方法突破]1.全面认识美苏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导致战后霸权主义盛行②战后两大阵营日益演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政治霸权,两国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③两极对峙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积极影响①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③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应用体验]【例1】1946年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撰写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将不再奉行与苏联的合作政策,并将在中间地带以及东欧展开与苏联的争夺。报告最后认定,美国正在计划针对苏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表明(D)A.美苏冷战的序幕全面拉开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C.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D.美苏两国转为对抗状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盟友关系破裂,为争夺世界霸权,走向了冷战对抗,故选D项;拉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排除C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在整个东欧地区进行自由选举,对此,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示:在任何一个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都会是反苏的。这表明(D)A.美国支持欧洲联合B.苏联丧失对东欧的控制C.冷战正式开始D.反法西斯同盟出现分歧解析东欧地区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斯大林反对在东欧地区进行自由选举,这说明当时美苏两国已经出现了分歧,D项正确;当时欧洲并未走向联合,排除A项;1945年的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力较强,排除B项;这一时期冷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
2.美苏冷战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A)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A项正确。
3.1946年丘吉尔提出建议,号召英、美结合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这一建议在军事方面的措施是(C)A.建立“华约”B.实施马歇尔援助计划C.建立“北约”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冷战,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约”,C项正确。
主题二 多极力量的发展与两极格局的瓦解[情境探究]视角1多极力量的发展材料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从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实力来看,两个超级大国仍远居前列,但从另一些方面来看,世界已经变得更多极化;从经济上来说,现在至少有5个主要集团;在政治上,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势力中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力量”有哪些。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力量: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视角2两极格局的瓦解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国际局势不断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本和西欧迅速崛起,而美苏两国则在激烈争夺中相对衰落,这些都从根本上动摇了两极格局,并推动着世界日益向多极化发展。特别是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对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弃了同美国对抗的政策,加上在西方世界中霸主地位日益受到严重冲击的美国也同样迫切需要缓和,这就导致苏美以至整个东西方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更深更广的缓和。——摘编自姚华《两德统一的原因》思考根据材料,分析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提示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和美苏的相对衰落;戈尔巴乔夫放任西方的“和平演变”。
[方法突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2.欧洲一体化的原因(1)根本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2)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3)外部原因:美苏两极格局之下,要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4)历史原因: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5)可能原因:法德和解。
[应用体验]【例2】联合国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常会。下图反映了1946—1974年联大常会唱名表决中美国、苏联同联大多数成员国投票一致的情况。以下对1965年以来的走势解读正确的是(B)A.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大增B.第三世界冲击了美国多数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D.美国政治大国地位已不保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新的多元化社会”指的是(A)A.多极化趋势出现B.两极格局瓦解C.雅尔塔体系建立D.冷战宣告结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世界逐步呈现多元化,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是1991年,排除B、D两项;雅尔塔体系建立是在20世纪40年代,排除C项。
2.下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与美国外交关系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C)朝鲜战争(1950—195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入朝不支持、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苏联成为西欧国家强有力的后盾B.西欧取代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西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壮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欧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话语权更多,更加独立自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排除A项;美国仍是经济霸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第三世界国家,排除D项。
3.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会议通过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认为: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会议的召开(D)A.宣告第三世界开始合作B.表明和平共处成为共识C.消除了美苏争霸的威胁D.冲击了当时的国际格局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就是为了增强力量,在美苏冷战下找到生存的空间,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一词,排除;不结盟国家通过的宣言,不代表和平共处成为共识,排除B项;“消除”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