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ID:1263840

大小:1.84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2-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单元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2.认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条件(1)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条件: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4)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个人努力: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主要内容(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经济上农业国、政治上沙皇专制(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史料阅读”,为什么说“是从1903年开始的”?提示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结论要语辨一辨(1)列宁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毕生致力于俄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3)俄国的资产阶级政党承担着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目标。(×)提示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承担着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目标。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提出和平手段夺权的“四月提纲” 2.过程(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2)成立新政权①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通过《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②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意义(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2)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3)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历史纵横”,这次革命的结果是什么?提示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历史概念判一判历史陈述史论判定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十月革命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经历国内战争的严峻考验背景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内容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3月决定实行内容①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模式(1)背景①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确立领导地位。(2)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4)特点①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5)评价积极性①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历史纵横”,他描绘了苏俄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社会画面: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形象: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 结论要语辨一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提示新经济政策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3)苏联模式在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且日益僵化。(√)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情境探究]视角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材料俄国现代化进程的结构失衡造成的系统性危机,是导致俄国革命的客观前提。第一次革命迫使沙皇政权进行改革,但斯托雷平体制(在不改变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失败造成了危机加剧的形势,从而酝酿了新的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既有矛盾,与此有关的一系列事件把俄国引向1917年革命……这正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特殊性之所在。——摘编自姚海《1917年俄国革命的根源》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特殊性的原因。提示俄国现代化结构失衡;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各种矛盾。 视角2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材料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摘编自《列宁选集》 思考材料反映了列宁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变化:由主张和平夺取政权到通过革命斗争武装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原因:临时政府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残酷镇压革命群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许多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 [方法突破]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应用体验]【例1】俄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列宁为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起草的决议中指出:苏维埃特别强调群众在这次罕见的不流血的和异常顺利的起义中所表现的团结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同心同德的精神。据此可知,这场革命(C)A.爆发具有偶然性特点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C.得到了人民群众支持D.开创了和平夺取政权的方式解析据材料可知,列宁主要强调的是群众对革命的大力支持,故选C项;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俄国内外矛盾交织的必然结果,排除A项;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排除B项;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幻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符合这一论述的是(A)A.二月革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C.“四月提纲”符合俄国实际D.十月革命受到科学理论指导解析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A项;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四月提纲”主张和平夺权,不符合俄国革命实际,排除C项;据材料“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指的是二月革命,排除D项。 2.公历1917年11月7日,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响起了大炮的轰鸣,起义者很快就突破了冬宫的外围防线,冲进了大门。他们涌上楼梯,搜索着冬宫的1050个大小房间。深夜1点50分,部长们隐匿的房间大门被打开。该历史片段属于(D)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十月革命解析根据“‘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等信息可得出这是十月革命攻打冬宫的场景,故D项正确。 3.1918年,列宁曾这样感慨十月革命:“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场运动,而且了解这场运动,同时十月革命的影响扩大到了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等地。在此,列宁意在强调十月革命(C)A.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开启了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D.致使俄国陷入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当中解析据材料可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C项正确。 主题二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情境探究]视角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材料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必须……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转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的经济措施。提示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措施: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视角2苏联模式材料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已经实施;暴风骤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提示特点:高速度;重视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强;公有制经济。影响:实现工业化;为卫国战争胜利奠定基础;提高国际地位;高度集权;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方法突破]认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应用体验]【例2】下表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情况。这一情况(C)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小麦(每百千克)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牛肉(每千克)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牛奶(每升)9—14戈比1—1.5卢布(注:1卢布=100戈比)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收售农副产品的价格差较大,意味着国家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一时期正是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因此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C项;苏联政府这一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排除A项;价格差不利于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排除B项;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较高,不利于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这意味着苏俄即将实行(A)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通过粮食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维系生产。该方法指的是苏俄1921年开始实施的(A)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联模式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解析为解决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工农联盟,采用“逐步”而非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指的是苏俄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项正确。 3.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实行了(D)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加速发展战略”D.苏联模式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联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均不是苏联工业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A、B两项;C项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排除。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