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

ID:1263905

大小:21.2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教案10.岳阳楼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理解重点字句含义;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和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2、诵读、品析、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3、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丰富人文素养。【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难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二、讲新课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⑴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⑵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2、范读课文,学习生字:谪守(zhé)滕子京(téng)予观夫(yúfú)衔远山(xián)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fēi)怒号(háo)樯倾楫催(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薄暮冥冥(bómíng)波澜不惊(lán)沙鸥翔集(ōu)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千里(hào)静影沉璧(bì)宠辱偕忘(xié)嗟夫(ji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3、由读课文,直至读熟。4、学习文章的第一节:⑴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⑵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越明年:越,到了。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⑶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⑷背诵课文第一节。三、作业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朗读全文,复习生字。二、新授1、学习课文第二节:⑴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洞庭湖的大观。⑵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⑶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南极潇湘:极,到。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⑷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⑸背诵本节课文。2、学习课文第三节:⑴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霪雨霏霏”时的景色。⑵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⑶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⑷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登斯楼也:斯,这。去国怀乡:去,离开。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⑸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⑹背诵这一节课文。3、学习课文第四节: ⑴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春和景明”时的景色。⑵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⑶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⑷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宠辱偕忘:偕,都。⑸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⑹背诵这节课文。小结: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霪玉霏霏”时的感极而悲,“春和景明”是的喜洋洋,照应了第二节课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些人因为自己不同的遭遇,面对洞庭湖壮观的景色产生差距强大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同。三、作业翻译并背诵课文前四节。第三课时一、引入复习二、新授1、学习课文第五、六节:⑴仔细朗读课文第五节,看看作者在这一节表达的内容是什么?⑵学习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并翻译者节课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异,不同;二者,指以上两种不同的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是进亦忧:是,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先;而,就。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 ⑶这一节作者由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写到了古仁人的感情,借对古仁人思想感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本文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⑷背诵这两节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2、朗读全文,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介绍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写作本文的原因洞庭湖的胜景览无之情之异霪雨霏霏之悲春和景明之喜与以上二者之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情言志)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⑴将叙事、写景、抒情、言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⑵整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4、成课后第三题。三、作业熟读书背全文。完成练习题四、教后反思11.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2、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适当辅以讲授课前准备:查阅资料,熟读课文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一、导入新课: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二、读课文:1、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正音:滁()壑()琊()潺()酿()辄()霏()暝()洌()蔌()弈()翳()觥()偻()3、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4、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三、疏通全文大意: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2、集体解决第1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也:谓,称。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3、朗读第1段并记熟第1段的字词解释。4、集体解决第2自然段的重点字词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岩穴,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布置作业背诵第1、2段并记熟第1、2段的字词解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一、复习巩固1、检查字词解释2、重点语句翻译二、小组活动1、集体解决第3、4自然段的重点字词(1)第3自然段伛偻提携:伛偻,老人。提携,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弈者胜:弈,下棋。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2)第4自然段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太守谓谁:谓,为,是。2、词语小结而表并列泉香而酒洌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3、朗读3、4段三、探究课文: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5、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四、写法探究: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五、小结全文: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布置作业背诵3、4段,记住3、4段重点字词的意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一、检查复习山行:名作状,在山上。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命名。辄醉:辄,就。醉翁之意:意,情趣。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瞑,昏暗。伛偻提携:伛偻,这里指老人。提携,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弈者胜:弈,下棋。觥筹交错:交错,交互错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二、解读补充习题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醉翁之意(助词,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乐趣)(2)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关系)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而不知人之乐也(表转折关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3、作者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这些“乐”是不是都在同一个层面上?请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前面四种“乐”都是为了突出“太守之乐”,这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4、填空。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5、下面有关《醉翁亭记》的赏析看法有无不当之处?如有,试予以修改。A、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引向泉上的醉翁亭,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B、醉翁亭是怎么得名的呢?“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第1段中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点出。这样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之效。C、在说明醉翁亭命名原委以后,文章接着写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就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D、文章先写琅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写四季变化之美,一季一幅画面,都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象,无不情状俱到,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没有,都很精当。6、摘抄文中对句。示例:“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7、联系课文内容探究。(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其”指代谁?并具体阐述理由。这句中的“其”字是一个代词,但代的什么,并不明确。有人认为指太守自己,句子的意思是“游人知道跟从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乐他所乐的事情”。太守所乐的事情是什么呢?是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这种解释,比较符合作者的心理。也有人认为“其”指游人,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这种解释也讲得通,太守为人民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封建社会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 (2)作者写这篇记的真意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字可以连缀各个画面?写山水,是抒发什么?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什么?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地,觥筹交错,是表达什么?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什么?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为了突出什么?真意是寄情于山水。“乐”字。“得之心”的乐。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作者自我陶醉的“乐其乐”。8、阅读《丰乐亭记》,回答问题。(1)将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我担任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夏季时,才到这里喝到了清甜的泉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我到滁州后,喜欢这里的地势偏僻,政事简易,又喜爱这里的风俗安逸悠闲。(2)《醉翁亭记》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本文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3)作者为什么要写题为“丰乐亭记”的这篇文章?请引用上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布置作业

资料: 45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