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4中心对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20220406119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心对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仍属“实验几何”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旋转”两种图形运动的知识基础上的,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个点对称的概念和中心对称的性质。这些基础知识是今后学习与中心对称相关连的知识: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时必不可少的.同时通过学习中心对称这种图形运动,使学生熟悉“中心对称型”辅助线的添置方法及其原理.2.学生分析:作为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与小学衔接的过度期——预备年级,可以说是真正步人了初中学习的正轨。班级学生具有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学习情绪易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上课发言积极,能够畅所欲言。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并且班级中已出现分化现象.二、目标分析1.理解中心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对称中心的概念.2.掌握已知图形关于某点的对称图形的画法,会求直角坐标平面上已知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3 3.经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的形成、探究过程,学习观察、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归纳、类比的思维能力.4.师生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师生感情,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5.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欣赏图形的对称美.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应用中心对称性质画对称图形.2.分清中心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这两个概念.四、过程分析图形引入,导出概念复习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后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通过回忆、观察,并提问: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发现最后的三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便产生了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引导提问:那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的能否通过某种运动使得它与本身重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二排的五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多少度与自身重合。从而得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请学生阅读课本第85页,找出关键词并加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使用材料的习惯。随即进行概念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落到实处。同时,希望能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随后,让学生判断一组常见的几何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判断的方法是通过动手操作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逐个验证他们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从而再次直观地、更深刻地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二)探究讨论,发现新知课件演示并让学生观察什么叫做两个图形关于某个点对称。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1.对称点A、A′和对称中心O三点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线段OA、OA′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大多学生能很快地得到正确的结论:对称点A、A′和对称中心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但对于原因只有少部分同学发现了。为了避免由个别学生的思维、探究、体验过程来替代所有学生的现象,所以让学生进行了二次探究,使学生都能在同伴的启发下亲生经历性质的探究过程,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的体验、经历和感性认识,有助于较全面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合作学习能维护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克服心里障碍,激活思维,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学生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利于每个学生潜能的全面挖掘与提升,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三)性质运用,熟悉新知练习1.应用所学的两个图形关于某个点对称的性质画出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的对称图形。教师板演如何画对称中心在“形外”的对称图形。一边说画法,一边根据画法画出对称图形。随后由学生分组画出对称中心在“形上”、“形内”的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练习2.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画出已知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并求出该点的坐标。由特殊到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四)学习小结,自主评价1.引导学生从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在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进行学习小结,开展交流。2.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和同伴、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与评价,还可以对本节课进行质疑,说出心中可能存在的疑惑,谈谈自己不同的见解。(五)分层作业3 发展深化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设计了分层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五、方法分析1.教学方法: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引导讨论法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评价分析本课一开始直接复习轴对称图形同时展出中心对称图形。一方面可以形成概念对比,便于形成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由问题引入数学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来自生活实际中的中心对称图片,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验中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接着,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动手操作、验证中心对称图形和体验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习观察、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增强生生互动。学生在验证等边三角形是否为中心对称的图形时容易产生错误理解:认为等边三角形旋转60°或120°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一方面可以让验证正确的同学上台演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说明等边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精心设计一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经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的形成、探究过程,培养归纳、类比的思维能力。由两个图形关于某个点对称的性质,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的对称图形的画法和找到直角坐标平面内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本课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使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活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3

资料: 454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