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5课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第二单元
答案呈现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习题链接152课内知识优化练3C467BD8910C
答案呈现习题链接课外阅读拓展练11131214CD
答案呈现习题链接语文素养专项练1615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1)那一次,我又气又急,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2)他徘徊()在南方的雨巷中。(3)那línglì()的身影,是多么熟悉啊!(4)面对赤裸()裸的威胁,他毫不妥协。•cénshānhuái伶俐luǒ•••
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虽然像小草一样平凡,但从不感到空虚。B.在广场上,她快乐地旋转起来。C.装卸工人正在挪依那批货物。D.我们边走边回头看留在沙滩上的痕迹——脚印。【点拨】C项中“挪依”应为“挪移”。C
3.【2021·临沂节选】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劳动创造价值,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劳动者的精心,就没有“中国制造”的精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奋斗者的努力,就没有日益提升的国力。劳模的辉煌成就,赢得了社会对他们的尊崇。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劳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以蓬勃向上的朝气,书写无悔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示例:没有建设者的敬业就没有共和国的伟业~~~~~~~~~~~~~~~~~~~~~~~~~~~~~~~~~~~~~~~~~~~~~~~~~~~~~~~~~~~~~~~~~~~~~~~~~~~~~~~~
4.【2021·高青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红星照耀中国》在西方的畅销,掀起了一股声援中国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的新浪潮。B.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有一定的作用。C.相比于浅阅读,深阅读对于传承人类的智慧,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D.相关部门要以此次事件为警醒,深刻汲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C
【点拨】A项缺少主语,应该在“掀起”前加“西方”。B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在“阅读名著”后面加上“等方面”。D项错用双重否定句式,去掉“不”。
5.【2021·高青期中】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北京的春节》)(比喻)B.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匆匆》)(夸张)C.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腊八粥》)(拟人)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对偶,比喻)B
【点拨】B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
6.【2021·滨州】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①“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D
②一件件珍贵文物移步线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体验③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④近年来,博物馆业加快与数字化牵手,一个个文物保护研究项目进驻互联网,拉近与公众的距离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点拨】前面是设问的问句,后面必定会是答句,故③在第一处,是怎样的答案呢?①给出了具体方向,故应该衔接在③之后;④讲的是博物馆与数字化牵手的现状,是对①的具体说明,故应排在①之后;②根据其句式特点,应在④之后,所以顺序为③①④②。
7.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匆匆”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写了自己的感触。
★8.试分析文章开头排比句的表达效果。“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便勾勒出一个简单的画面。作者的目的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这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进行了形象的暗示:这个画面里表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开始追寻自己时光逝去的行踪。
9.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细心地发现在洗手、吃饭、默默时,日子都在悄悄地流逝;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10.试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匆匆》采用了一种自叙式的语言风格,仿佛作者在自言自语,很直白,很素朴。而其中穿插的一些比喻和拟人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形成了内容上的节奏变化。如第三段中“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作者将日子拟人化,伤感之中又有一份幽默与无可奈何,为文章忧郁茫然的调子注入了一些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东西,而这种充满生命力的东西的消逝又带来凄然之伤。
11.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6页第11-14题。【点拨】梳理情节,逐点概括。G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坐在屋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12.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G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点拨】文中主要讲作者由听雨想起儿时漫步雨中享受雨带来的乐趣,再联想到古人听雨留下的佳作,最后写离乡背井的华侨借雨回想童年,怀念故土。文字中总是情感外溢,处处流露思乡怀远之情。
★13.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点拨】要抓住句式特点和用词来赏析。Y运用排比的句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CD
【点拨】C项中的“依然如故”不是说我倔强,而是表明我沉醉在雨中,非常享受雨带给我的感受。D项中所引用诗句并不是写对雨的赞美,而是着重表现雨中情思。
15.【综合性学习题】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设计】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点拨】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体现活动形式即可。示例:“孝亲敬老”主题班会;“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2)【交流表达】【口语交际题】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点拨】语言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有称呼。示例:李奶奶,您好,我们又来看您了。听说您最近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祝您早日康复!
16.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珍惜”为话题,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思路点拨】珍惜,是“珍重爱惜”的意思。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如生命、时间、亲情、友情……要结合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你认为值得珍惜的东西。
例文:珍惜,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珍惜诚实,你就远离了虚伪;珍惜善良,你就远离了奸恶;珍惜和平,你就远离了战争;珍惜生活,你就拥有了无限的生命;珍惜拥有,你就有了一个最充实的人生!我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创造了奇迹,生命也创造了美丽的明天!
我珍惜时间,因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光匆匆,稍纵即逝。我珍惜友谊,因为“管仲之交”“伯牙绝弦”让我知道,在茫茫人海中得到一个知己,实在不容易。人生不能重来,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把握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