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9课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第三单元
答案呈现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习题链接152C课内知识优化练3D467BC89jífábàofěiA
答案呈现习题链接课外阅读拓展练10121113
答案呈现习题链接语文素养专项练1514D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1)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2)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3)“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4)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jí•fábàofěi•••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分乱的喊叫。B.局势越来越严峻。C.父亲立刻就会意了。D.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点拨】“分乱”应改为“纷乱”。A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到超市的门开了,等在门口准备抢购的人们立刻一拥而入。B.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C.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凭借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附庸风雅的年轻观众更好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D.“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C••••••••••••••••
【点拨】“附庸风雅”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4.【2021·枣庄中考】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既可以消磨时间,又可以延长内心的幸福感,无疑就是阅读。②阅读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③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被一再分割,越来越碎片化,我们迫切地需要从喧哗中抢夺出时间进行阅读。④可以说,唯有阅读能够延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气质。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D
【点拨】搭配不当,“提高”和“气质”不搭,可将“和气质”删掉。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B.“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C.“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D.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点拨】把叹号放到引号里面。B
6.将下面的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①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像是木榔头不住地敲打着胸膛。②就在这时,他看到网下在不住地冒着两行水泡。③大网好像被一股力量顶着,正往水面上浮起。④青铜垂头丧气地走进水中去收他的网。⑤那水泡越来越大。A.④①②③⑤B.①②⑤④③C.④②⑤①③D.③⑤②④①C
【点拨】先确定主人公,只有第④句有人物,放在前面。后面写看到水泡,故②在④之后,根据选项排除即可。
7.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①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②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③“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④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8.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呢?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咐作者记住父亲的被难日,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突出了家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又使得文章前后连贯。
9.本文回忆了父亲的一些事情,为什么还用一些笔墨描写“我”的害怕以及宪兵、警察、侦探等的表现?“我”的害怕从侧面烘托父亲的沉着、临危不惧;宪兵、警察、侦探等的表现从反面衬托父亲的从容、英勇。
10.请分别找出与文中(1)(2)处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27页第10-13题。G与(1)相照应的是“从第一张报传到楼下那一天开始,许晓轩他们就学写陈然的仿宋字体,以防万一”。
【点拨】主要考查照应,找出文中照应的地方;前后照应主要是让文章结构严谨。与(2)相照应的是“许晓轩慢慢地翻看,果然找到了纸条上的那个消息”。这样写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1.说说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1)许晓轩冷笑着回答:“几天前放风的时候,管理室没有人,我走进去,从报纸上抄下这条消息。”X“冷笑”写许晓轩面对敌人的追问,早已胸有成竹,将报纸的源头引向敌人的管理室,使敌人陷入似乎破了案又担心失职不敢上报的烦恼中,表现了革命党人藐视敌人的大智慧。••
(2)他对敌人说:“写报告枪毙我吧!我永远是一个共产党员。”“永远”表现了许晓轩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对党无比忠诚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他对敌人的无比藐视。••
【点拨】第一小题考查神态描写的作用,第二小题考查副词的作用。
★12.文中写了敌人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对于表现革命者的光辉形象起到什么作用?【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X主要写了敌人拷打折磨宣灏,敌人鉴别笔迹,敌人破案而不敢上报等事件。写敌人的凶残,是为了衬托共产党人的勇敢无畏,用侧面描写烘托出共产党人的胆略和勇气、智慧和经验。
13.概括一下许晓轩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G久经考验、虑事周密、大智大勇、对党无比忠诚。
14.【综合性学习题】你的学校正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D
《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小全张中的题词(左)和碑文(右)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微词典】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左边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15.请你运用前后照应的方法写一件事,不少于500字。【思路点拨】前后照应指文章前面交代过的内容,在后面有所回应和交代。常用的方法有:(1)首尾照应法。在文章的开头对人、事、物作必要的交代,结尾处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2)文题照应法。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
(3)重复照应法。即结尾重复开头的内容。(4)因果照应法。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起因。(5)问答照应法。即开头设问,结尾简要概括地回答。
例文:一件难忘的事童年发生过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让我久久难以忘记。记得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我在外面和小朋友们一起打完篮球后,正准备回家。菜市场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一阵阵叫卖声正在人群中不停地回荡着。“咦,是什么东西?”这时,我感到我的脚上似乎粘着什么东西。
我弯下了腰,把手伸到脚下,摸到了一张纸片。我把它拿了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5元的纸币。我用手摸了摸,觉得像是一张假币。突然,我听到了一阵沙哑的叫卖声:“卖冰糕,又甜又解渴的冰糕。”我摸了摸口袋,没有钱。我看了看捡的5元假钱,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别人不一定能认出这是一张假钱,我为何不用它买一根冰糕呢?
我走了过去。“给我拿一根。”我把钱递给了那个老人。老人接过钱后,对我笑了笑,拿出一根冰糕,递给我,我转身就走。“等一等,等一等。”突然,身后传来了一个中年男子的喊声。我心中一紧,转身问道:“干什么?”“对不起,我是刚才那位卖冰糕老人的儿子。”我心中越来越紧张,生怕他发现我给的是假钱。那位中年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了四元钱,递给了我。“小朋友,你忘记拿找的钱了。”“谢谢。”我立刻松了一口气。
回到家后,我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妈妈严厉地说:“难道老师没跟你说过捡到钱应该怎么做吗?你还拿假钱去买东西,这是错上加错啊!”“妈妈,我错了。明天我拿五元钱给那位老人,行吗?”妈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尽管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却对它记忆犹新。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会脸红,希望永远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