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专题班级姓名学号一、知识梳理1.溶液的形成(1)溶液:①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混合物。②组成:溶质: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的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③特征:性、性、物。(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①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升高,如(固)、(液)等。②吸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如(固)等。③吸放热不明显: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固)等。(3)乳化:①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不,静置后会分层。②乳化剂:能使乳浊液性增强的物质。③乳化现象:洗涤剂等乳化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作用。注意:用乳化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剂的作用;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渍用的是原理;用氢氧化钠去油污利用的是。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下,一定量的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①若有未溶解的溶质(充分搅拌后),则该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溶液。②若无未溶解的溶质,保持温度、溶剂的量不变,向溶液中,若,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3)相互转化:①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增加、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或②对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增加、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或
(4)结晶:①定义:从溶液中的过程。②方法:蒸发结晶:适用于所有溶质的溶液,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物质,如NaCl。降温结晶(冷却):只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的物质,如KNO3。3.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①概念: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g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②影响因素:内因:、本身的性质;外因:温度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如。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注意: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还和压强有关。Q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①概念:物质的溶解度随变化的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②含义:曲线上的点:表示一定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如Q点表示点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如P点表示陡升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线缓升型: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如下降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曲线下面区域内的点:表示溶液处于状态面曲线上面区域内的点:表示溶液处于状态,且有固体二、考点透视考点1溶液的形成例1少量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氯化氢B.面粉C.泥沙D.冰块例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冰水混合物不属于溶液C.溶质一定是固体D.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叫做溶液
例3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型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A.X是水,Y是氧化钙B.X是水,Y是氢氧化钠C.X是水,Y是硝酸铵D.X是水,Y是氯化钠例4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不相同C.b点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D.c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d点时的溶剂质量考点2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5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溶剂20℃40℃20℃40℃水109g129g21.8g49g酒精17.3g40g难溶难溶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和酒精B.40℃碳酸钠饱和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C.温度相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D.20℃时,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溶液变浑浊例6下表是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20304050甲3033353841溶解度/g乙2131456588(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2)20℃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甲乙(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