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从军行
课前导入边塞征战诗
作者简介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有“七绝圣手”之称。
课堂集中营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堂集中营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课堂集中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满天都是云。指祁连山,常年积雪。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孤”可以体现边塞地区的开阔荒凉,可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字有什么好处?
课堂集中营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你是如何理解前两句诗的?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穿:金甲:破:楼兰:磨破。金属制作的铠甲。打败。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但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没有消磨将士的报国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的誓言。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你体会到将士怎样的感情?
课堂集中营第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蓄丰富。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在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言的誓言。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品读赏析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不畏艰险誓死卫国杀敌报国豪情壮志边塞景物雄浑苍茫黄沙百战不破终不还从军行课堂集中营全文梳理
课堂集中营诗人用“暗”“望”写自然环境,用“穿”“终”写将士的生活和精神,取得了典型环境和人物情感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表达了边塞将士在漫长而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誓死杀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你知道什么是边塞诗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知识拓展
课堂集中营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句?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知识拓展
实战练习为下列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黄沙百战穿金甲【百战】A.一百次战争B.形容战事频繁【穿】A.穿戴,穿上B.磨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