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过程与方法】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教学难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表述;正确认识惯性现象。课前准备毛巾,棉布,木板,小车,刻度尺,斜面,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知识: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见力和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关力的运动的一系列问题。(二)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不动)生:处于静止状态。师:小车如果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小车会不会运动?为什么?小车不会运动,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因为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小车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的作用。1.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活动:学生对问题做出猜想,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讲解: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这辆小车,我给它一个推力,它就能运动,那么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又会停下来呢?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阻碍了小车的前进,水平方向上没有其他力的作用,这样我们想办法让摩擦力更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学生讨论:怎样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教师点拨:我们通过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材料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教师展示:出示三种材料:毛巾、棉布、木板。让学生感觉它们表面的光滑程度。学生讨论:小车滑行的距离会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呢?教师讲解:摩擦力和初始速度都对小车滑行距离有影响,这里就有两个变量,我们讲过当探究多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摩擦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速度,观察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情况,这探究的是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这不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我们今天探究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保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观察小车在水平轨道上的运动情况。学生讨论:如何让物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的初始速度保持一样呢?教师点拨:推力或从高处滑下,让小车获得速度,但推力不好控制。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其自由下滑,注意不能给小车力,保证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让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填写表格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大”“较小”或“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选填“短”“较长”或“最长”)毛巾棉布木板5.分析与论证: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距离就越长。学生讨论:假如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了,那么运动的小车将会怎样?教师归纳总结: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实际上,接触面绝对光滑,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这里,用设想完全没有摩擦的理想化的方法进行推理,通常叫“理想实验”,它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讲解:如果接触面光滑时,摩擦力为零,速度也就不再减小,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小车不受力也能够永远运动下去,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根据类似的实验推理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了力和运动的第一条定律,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表示这个定律具有普遍性,没有例外。“不受外力”是本定律成立的条件,定律要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不受外力或者是合外力为零。“总保持”是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只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作用。二、惯性课本活动1 教师演示实验(一)提出问题笔帽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击打塑料片后笔帽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师请优胜者讲一讲取胜的关键; 1.抽纸条比赛:(谁能将纸条最快抽出,纸条又不倒则为胜)将学生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食指宽和长的小纸条,将纸条用钢笔帽压住,用食指迅速击打纸条,此时学生互相比赛,找窍门,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回答:静止;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二)新课教学惯性演示实验1:迅速击打硬币下的硬纸片,上面的硬币会怎样?演示实验2:用尺子迅速打出较下面的象棋子,上面的象棋子会怎样?教师提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1)弹飞纸片的时候,硬币为什么没有飞出,而是落进杯子?(2)为什么打出较下面的象棋子,上面的象棋子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以四人为小组,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积极展开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实验1现象分析:因为硬币原来是静止在硬纸片上的,当纸片飞出去时,硬币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硬币最后没有随硬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玻璃杯里。实验2现象分析:用尺子迅速打出较下面的象棋子,上面的象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会落在正下方。教师总结: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惯性的概念:静止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惯性的概念: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观看录像片: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转弯时,乘客倾斜,汽车急刹车,乘客向前摔倒;请学生分析、解释看到的现象.(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来分析.)教师随时订正不准确之处。
教师结合报纸上看到的因为公共汽车上的摔伤造成的纠纷,讲惯性的无处不在,汽车安全带的重要作用;请学生列举大量的惯性现象的实例.其中有应用和危害.找典型的例子与学生共同解释。如:奔跑的人不易停下来;公共汽车在进站前10几米处就关闭油门;用力甩手可将手上的水甩掉;翻滚过山车向最高点的运动靠什么;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然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的后面。请学生讨论课本中的山西农民朱朝辉的飞跃黄河成功的原因。并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学生思考:人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会落在起跳点的什么位置?原因是什么?板书设计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平面越光滑,物体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二、惯性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则是一种运动规律4.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1)交代研究对象原状态(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产生的结果教学反思学生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文字表述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对定律中相关词句分辩开进行解释。学生对惯性有些感性认识,但由于知识的局限性,会产生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才有惯性的错误认识,解决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概念上理解,认识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第二就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例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