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题土壤的组成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是由沙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2.知道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类型。科学探究: 1.能积极动手参与土壤成分探索的试验。2.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2.知道不同的土壤是存在不同的地方,逐步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重点1.知道土壤是由沙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2.知道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类型。 难点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观察采集到的土壤你发现了什么?追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呢?说一说:我发现土壤的颗粒有大有小想一想,同桌交流利用实物观察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内容的学习中讲授新课活动1:土壤的主要成分1.出示图片土壤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提出问题:你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呢?1.观察手中的土壤,小组内交流,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2.小组合作,准备实验通过观察、猜一猜、说一说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
2.引领学生进行实验——土壤的组成(1)引导学生实验准备(2)引导学生做一做并回答问题: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3)引导学生深入实验:将土块充分搅动,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温馨提示:搅拌要彻底;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4)引导学生第三步实验: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能观察到什么现象?(1)展示准备的用品:土壤、烧杯、水、木棒(2)做一做,观察发现:将土块小心的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发现了: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说明了土壤中有空气、沙砾(3)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用木棒将烧杯中的土壤搅动,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长时间静置,观察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上面的应该是黏土层,用小棍挑一点在手上涂抹,感到黏滑、细腻;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是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总结:土壤中有腐殖质、黏土、小石子、沙(4)做一做,说一说观察发现:晒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盖上有水珠。总结:说明土壤中有水分小组合作实验,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合作的快乐,让不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及时纠正学生的做法,及时完善学生的结论,让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更完整引导学生从实验到现象的观察再到总结,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索过程
3.师生共同整理实验结论:土壤中主要由:沙砾、黏土、空气、水、小石子、腐殖质等物组成。(转折):同学们交流后发现采集到的土壤颜色是不同的,用手捏的感觉也不同,你观察到了吗?活动2:沙质土、壤土、黏质土1.出示图片:科学认识: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方法引导:用手拈一拈,用手看一看3.整理归纳三种土壤的特性:(1)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2)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3)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能从哪里找到三种不同的土壤3.展示交流,在“说”中归纳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想一想回答老师的问题1.认识三种土壤2.观察并比较三种土壤中大小颗粒含量的差异做一做,说一说:沙土粗糙,黏土细腻;握成团,发现沙土不能,黏土可以。3.利用老师介绍的科学的方法再次感受三种土壤的不同4.想一想,说一说:(1)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2)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了黏土(3)玉米地里找到了壤土通过实物观察,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对比”方法的应用,并嘱咐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观察,多对比让学生把生活中观察的内容在课堂中展示,鼓励学生生活中多观察,多总结当堂检测认真完成,当堂达标
1.经过试验我们发现土壤中有、、、、、等成分。2.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3.土壤按照的大小,分为、、三种。课堂小结这一节我们学习了……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2.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主要包含沙砾、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等成分。3.通过对颗粒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