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运输货物。
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2: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
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书:相遇)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
师生共同表演,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从两个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的内涵。
同桌用手互相边演示边说一说大小货车运动的过程。 课件播放运动过程,观看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运动过程。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预设: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其实要求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板书)
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解决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 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组长注意做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法多。开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摘录法、表格法、画线段图
教师示范线段图画法,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常大。
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同学们,现在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
学生汇报列示以及这样列示是怎样想的。
1: 65×4+75×4
= 260+300
=560(千米)
想: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
2:(65+75)×4=140×4 =560(千米)
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师生共同总结:
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乘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2、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6
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水渠,这样的的问题是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四、总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相关练习。
2、结合生活实际,自己出一道关于相遇问题的题目,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