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

ID:13824

大小:21.4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作些调查,学生有没有见过溶洞,对溶洞有些什么了解等。 2.课始,让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师生之间相互补充,与此同时借机教学“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然后揭示课题,对课文略作介绍。 3.本文生字较多,可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出疑难,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5.在深入研读时,要求学生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6.学生读懂课文以后,可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提供一句写景物某一特点的句子,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7.为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介绍一次旅游观光的亲身经历,或介绍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溶洞,给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内洞配上插图等等。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设计教案 学习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设计A案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①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②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③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 ①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②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默写生字词。 ②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①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③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③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④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①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②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③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②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②板书设计: 设计B案 第一课时 ●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网页综合介绍。 ●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②根据讨论,梳理课文。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③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④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①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引路。 “路上见闻”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抓住描写油桐、映山红、溪流等景物的句子来体会) 指导朗读,试着默记或背诵这些语句。 ②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体会如何写出外洞的“高”“大”) ③第三、四部分的学习,同桌合作体会。 (这两部分是重点,可引导围绕以下几是探究学习; a.作者怎样写出“孔隙”中挤压的感觉? b.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c.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 相互商定各选一部分,按“读读、说说、背背”三步与同桌交流,听方需做出评价、提出疑 问。双方相持不下时可请教老师。 ●知识内化 分学习小组,任选其中的一部分做为自己的导游讲解内容。(可以结合板书示意图做导游讲解) 在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练习讲解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小组其他成员帮助他(她)进一步完善导游讲解词,可以增添课外了解、搜集的资料。接下来全班同学组成“金华双龙洞旅游参观团”,各组代表到讲台前担任一次导游。全班同学进行评论,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之处。 ●课堂作业 (浙江宁波 朱秀珍 宇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