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课讲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
出示资料:
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初二(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
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家”又指的是什么呢?
家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和他们是血缘关系,而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婚姻关系,当然,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收养关系,这些都能够组成家庭。
家庭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又很相似。在这个醉汉的心中,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觉得“家”是什么呢?
学生发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总结出一般意义上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
教师:是的,不论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是类似的。古人对家也有自己的期待,他们是怎么看待家的呢?
出示图片,解读家的写法。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有猪的家,即有一些财富可以满足家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才算富足安定。这就是古人造“家”这个字的现实依据。
教师总结:随着物质资料不断地丰富,精神需求不断地增加,显然现代社会的“家”早已不能满足“房子+猪”的简单模式。“物”的因素被淡化,“人”的因素才是家的核心。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小明的家庭”来看看,现代的“家”与古代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出示资料:《小明的家庭》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经营一个小店铺,收入稳定。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
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出:教育、休闲娱乐、消费、情感抚慰……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再次出示春运图片。
教师: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在中国人的心中,“家”的意味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说出中国人心中的“家”的意味。)
中国人的“家”: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教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个家庭,回到今年的奥运赛场上。当时在进行体操决赛的时候,有一个运动员一出场,还没有比赛,就迎来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她比赛后,她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奥组委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个宣传短片,来展示她的事迹。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人──“体操妈妈”丘索维金娜。
出示丘索维金娜的图片。
丘索维金娜17岁时代表自己的国家出征奥运,斩获金牌,为自己国家赢得了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之后,她多次参加奥运会,有三个体操动作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成绩非常出色。
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他们的黄金运动年龄是十六七岁到二十五六岁,到二十九岁三十岁左右基本就退役了,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了。
丘索维金娜也是这样,2002年本来也要退役的。但是,就在这一年,她的儿子被查出得了白血病,听到这个消息,丘索维金娜衡量再三,决定复出,尽量多地参加比赛,尽量多地报各种体操比赛项目,以多获得一些奖金。
身体的老化是不能抗拒的,何况,丘索维金娜要参加这么多的项目。她平时的训练强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她就是在和自然规律做斗争,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儿子现在已经康复,现在她为自己国家而战。)
教师: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对于我们来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在平淡中度过的,和父母之间也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事情发生。也许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学生活动:在课上,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一件事儿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迁移到学生的亲身感受,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讲“为何尽孝”做准备。)
出示几张体现家长辛劳的代表性图片。
教师:早在古代《诗经》里就有了这样的诗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生育之恩──传统道德的要求。
教师:我们要报答父母的生育之恩,这是我们传统道德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完善,这已经成为法律的要求。
《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宪法》第49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教师:那么到底该怎么孝敬父母?
出示案例:樊师贝卖身尽孝。
川师大21岁女生樊师贝发帖称,希望有人借她200万,为父母在城里买房15年还清,至于利息“可以用后半生来陪伴你”。樊师贝于1993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农村,父亲67岁,母亲务农。家中还有两个哥哥,都已30多岁。樊师贝说,她14岁时跟着家人迁居到泸州市区,母亲身体不好,一直没工作,父亲租了一个铺面做生意养家。铺面的后面被隔成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一家5口人就住在这里。
提问:你怎样评价樊师贝的行为?到底如何尽孝?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是真正地孝敬父母。)
出示观点:有人认为孝敬父母是长大后的事儿,现在与我们无关。
(设计意图: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说明我们现在是否需要孝敬父母。)
出示一封特殊的信,请学生猜测为什么会这样写信。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我们这里现在正是秋高气爽、春光明媚、夏日炎炎、寒冬腊月的时节。我身体很好、还好、不太好、很不好。前不久我去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元钱。我已经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经理、局长。
你的儿子××
出示另外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我多么盼望你能来封信呀!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我只好替你写了这封信,你只要简单地把那些不该要的词句划掉寄给我就行了。
爱你的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母亲的口,让学生体会父母最期待的孝敬是怎样的。)
总结:古人孝敬父母的三个层次:
尊亲──尊重父母,顺乎其心;
弗辱──不使父母感到屈辱;
能养──让父母得到衣食的温饱。
【课堂小结】
了解了家庭的知识,感悟了家庭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做到孝敬父母。
【课下作业】
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
?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门外语,从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比较这些词语,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用心,有些方面是非常可取的。比如:结合案例,引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成功地将所学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再达到感情的升华和深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能够将重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如何落实到行动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本要求。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最主要的不足,是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感渗透力可以更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一方面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也更加让学生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融入情境,情感得到升华,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达成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