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ID:148799

大小:302 B

页数:1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课题    15 古诗二首 学案编写者 教学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8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教学准备与手段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4.写字指导。“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第一课时^Ol&l#m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的荷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 一、复习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    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读读说说。(有机落实理解诗意。)    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    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    一、二句为动,三、四句为静    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    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窗”和‘柳“。    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