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相关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回顾传记的有关知识
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__________,传记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1)读准下列字音。
勋( ) 懈( ) 鞠躬( )尽瘁( ) 聘( )
垠( ) 殷( )红 彷徨( ) 鲜( )为人知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u( )划 jié( )然不同 妇rú( )皆知 yn( )育
轮kuò( ) 马革guǒ( )尸 céng( )出不穷 家y( )户晓
liáoliáo无几( )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至死不懈: 任人宰割:
锋芒毕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3、查找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1)邓稼先:
(2)杨振宁:
【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2、说说六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3、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4、通过学习,你觉得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拓展提升】
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讲一讲你所了解的有关事例,与同学交流。
[学习建议]: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于课前三分钟以图片、文档的形式交流。建议还可利用班会课交流展示,尤其是视频资料,可以很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观教育。
2、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的资料,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当堂检测】
1、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1)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
(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 )
(3)每家每户都知道。( )
(4)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
(5)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
2、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填空。
(1)《邓稼先》是一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美籍华裔__________学家,他曾和 一起获1957年诺贝尔__________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邓稼先,著名__________家,是中国__________ 、__________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__________”奖章。
(3)“两弹”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元勋”的意思是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2、学习通过对比和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品读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相关链接】
《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自主学习】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文革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一封短短的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1982年,“我不能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反复诵读,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一、探究写法
1、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读了这篇文章后,主人公邓稼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二、品味语言
4、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标示出来,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好在哪里?
[导航]: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全文写得最详细的是地下核试验一事。这是一个有情节、有具体情境的故事,其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细腻,非常传神地表现了邓稼先的精神境界。二是注意细节表现。比如写原子弹研制的一段,并没有完整具体的情节,而主要是将一系列人物语言和动作细节组合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5、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6、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一3-4题,答案写在书上)
【拓展提升】
霍金,一个生命的奇迹
①在当今的世界上,斯蒂芬•威廉•霍金这个名字,正作为一个奇异的神话,一个生命的奇迹,一个科学的巨人,一个顽强的勇士,走出剑桥,走出欧洲,走进每一个国度,走进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②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内陆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③可是,就在这个时刻,病魔出现了。
④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⑤然而,这个时候,一个美丽的女子——简•瓦尔德出现了。这个身患重病却意志坚强的男人深深打动了姑娘的芳心,爱情的火花燃烧了。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
⑥但是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但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
⑦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但霍金却依然坚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还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⑧直到今天,顽强的霍金依然是英国剑桥大学在职的教授,他依然不要护士帮忙,仅仅依靠自己唯一可以使用的一个手指,艰难地转动轮椅坚持上班工作。在英国,在剑桥,霍金的任何一次出现,都是一个生命的景观。大家没有人主动过去帮助他一把,因为人们不忍心去打扰一个正极力挑战着极限的生命!当轮椅在大学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人们会默声静息地注视着他,注视着他的每一个艰难的动作!
⑨霍金已经成为剑桥的一种精神,成为科学的一面旗帜,成为生命的神奇景观,相信每一个了解霍金的人,都会从他那里获得无穷的动力和滋养。(原文有删改)
1、浏览全文,你觉得促使霍金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①
②
③
2、文中第⑦段写了霍金生活中的四件“逸闻趣事”,你能说说作者写这些的意图吗?
3、结合文章内容,可以感知人物形象,请你用“霍金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写一句话。
4、文章最后说“相信每一个了解霍金的人,都会从他那里获得无穷的动力和滋养”。你读完本文后,一定对霍金有所了解,说说你从霍金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动力和滋养”。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值得 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惭愧 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 死而后已:已经
D.家喻户晓:明白 马革裹尸:皮
2、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
3、“两弹”元勋等老一辈科学家们那种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一首诗是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写照,请从所给选项中选两句把它补全。
攻城不怕艰,_____________。
科学有险阻,_____________。
A.世上无难事 B.苦战能过关 C.攻书莫畏难 D.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