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2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黄河颂》教案2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ID:150896

大小:17.8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案A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难点 理解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资料,使学生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2.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黄河。(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8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唱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三、文本链接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到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诗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个乐章。 四、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音频,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朗读要求: (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诵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要读出赞颂之情。 (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感情要深沉、悲壮。 朗读提示: (1)这首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下面让我们再次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五、课文精读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特征。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明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的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暗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4.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诗歌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最后两句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这里用反复起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5.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诗中的比喻“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6.这是一首风格豪迈的诗歌,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先描写,再歌颂。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做了很好的铺垫。 7.感受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8.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9.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 (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万丈,……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力,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10.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例如: (1)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2)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写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3)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4)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了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六、文章脉络 《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第一部分(第1节):序曲,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节):描写黄河波澜壮阔的图景,讴歌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南北两面”):望黄河。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从“啊!黄河!”到“发扬滋长”):颂黄河。从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写。 第三层:尾声。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七、写作特点 1.大量使用比喻。 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同时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2.突出运用象征手法。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更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实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3.注重音韵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句式上,长短结合、自由奔放、气势强劲;韵脚上,先“an”后“ang”,隔二三句押韵,声音响亮,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4.注意形象刻画。 这首歌词还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感“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教案B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打开智慧的背囊,搜索一下,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俗语? 生答,师小结: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祖国大地之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黄河用她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首次朗读,初步感知 1.自己放声朗读,读后正音。 2.聆听名家朗读《黄河颂》,思考我们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学生明确:伟大坚强。 3.诗人光未然又是在什么情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学生简介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再次朗读,研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四、赏析文本,读后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思考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河的?写出黄河什么特点? “色彩、气势、形态、力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 3.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分别赞美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3次。摇篮、屏障、精神。 4.试想赞颂黄河三方面的美,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 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5.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6.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五、配乐朗读,体味诗情 1.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2.师配乐朗读朗诵词作示范,各小组自由练习。 3.各小组男女生分角色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4.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六、巩固总结,拓展延伸 1.巩固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2.拓展延伸 。 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代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