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文字华美,情意缠绵迷离,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主题复杂且历来说法不一,故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对这首诗的解释,历来各家无定论,或以为是咏物之叹,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之篇,或以为是爱国之说等等。
全诗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落寂、惆怅的心声。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的三重暗示性。由于多重暗示的融汇,诗歌内涵也就显抽象、朦胧,极易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但这些含意朦胧的意象与典故,又是被约束在“惘然”的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内容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把握诗人的悲剧性的身世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探求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知人论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一、导入
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唐才子传》
故事有意思的有两点:1、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而李商隐以含蓄朦胧而闻名,对一个诗风与自己迥然不同的人,白居易为何如此推崇?2、白居易比李商隐大四十岁左右,说此话时保守估计应六十左右,以这样的高龄,以他的身份成就,竟对一个后生晚辈子如此青睐,令人迷惑
下面我们就走近这位魅力诗人李商隐,走进他的《锦瑟》。
二、听朗读
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二、自由诵读
在诵读中思考
1、翻译。(教师选首联、尾联让学生翻译,因为中间几联与第二问相关,可不问。首联重点在对“无端”的理解,尾联重点在“可”的理解)
2、说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的内容。
典故1、庄周梦蝶: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庄周非常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梦醒后,庄周十分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典故2、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典故3、南海鲛人:晋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典故4、暖玉生烟: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在日光煦照下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3、你能从诗中分别找出表明主要内容和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吗?
内容之眼:思华年
情感之眼:惘然
三、再读诗歌,读出情感与美感
你最喜欢哪一联?那最先触动你的是其中的情感还是一种氛围?
(提示:找出关键词,或抓住意象特征)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应、点拨。
提示:
首联:幽怨、惆怅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理解“无端”一词,适时可引典故:黄帝让素女演奏,悲不自禁,而破其弦为二十五。)
颔联:迷茫、虚幻、陶醉、执著、凄厉
颈联:情感——感伤、缥缈/ 意境——高远空旷、温丽凄迷、苍凉空阔、(教师提醒学生关注色彩、意象特点)
尾联:不堪回首 (教师点拨:一般人是失去才觉美好,而作者在拥有当时就已怅然若失,可见其往事之美好)
四、知人论世,闻弦歌而知雅意
1.【政治溺水】: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有《李义山诗集》。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深山倾情】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无题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伉俪情深】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殁。
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2、学生讨论,联系背景,对每一联内容在之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或加深,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完整解读。
3、学生展示,然后教师点评。
4、名家解读。
“悼亡说”。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论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二十五年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共人必婉约多病,故云然也。”
“自伤说”。《李义山诗辑评》曰:“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真瑟乐声说”。宋代诗人黄庭坚、苏轼等人认为这是一首咏物托志诗,物就是瑟,志即诗人对于音乐的见解,从乐器进而论乐音,是诗的主旨。《缃素杂记》中说:“黄朝英曰: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按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奇迈占,信然。”
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五、小结
“义山的《锦瑟》 、《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六、作业
学生欣赏白居易的诗歌《花非花》,自己寻找相关资料,感受其美感,并对其内容进行合理推测。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