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一、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三、自读课文,注音:
自诩( ) 残羹( ) 冷炙( ) 譬如( ) 给与( )
脑髓( ) 孱头( ) 蹩进( ) 糟粕( ) 瞌睡( )
冠冕堂皇( )故弄玄虚( )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
吝啬( ) 国粹( ) 徘徊( )
四、文本探究(浏览1——7段)
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2、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
3、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4、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5、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6、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自诩(xǔ) 精辟(pì) 吝啬(sè) 殷红(yīn)
B、磕头(kē) 炽热(zhì) 蹩进(bié) 孱头(càn)
C、国粹(cuì) 冷炙(zhì) 包庇(bì) 玄虚(xuán)
D、脑髓(suǐ) 冠冕(guàn) 譬如(pì) 给与(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古董 徘徊不前 仪节 并行不背
B、摩登 发扬国光 大度 默守成规
C、辩白 丧权辱国 辨识 磕头贺喜
D、勃兴 勃然大怒 慰籍 概莫能外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