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咕咚》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ID:153046

大小: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建议学时数:2课时   三、学生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四、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五、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四)学习11—12自然段   睢,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反思]   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本教学设计着力让学生参与读、想、做、演等活动,引领学生深入课文,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在人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之由读文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1、用吸引人的声音将学生领入课堂。六七岁还是一个以玩为主的年龄,怎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变换多样的声音中我带领孩子们进入深入学习、得到了他们的全力配合。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多的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本设计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了篇章结构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教材进行创新重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