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不进位)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笔算乘法(不进位)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ID:154862

大小:7.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及做一做。  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1教学不进位的情况,教材呈现了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并给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比较算法的异同中,感悟转化思想的运用。  (二)核心能力  通过点子图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理解算理,培养几何直观;在对比多种算法时,感受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笔算的算理,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笔算的方法,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笔算的算理。  (六)实施资源  《笔算乘法(不进位)》名师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你能根据每组算式中前两个算式的结果写出第三个算式的结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课堂设计  1.回顾旧知,口算导入  (1)口算  22×3=11×5=50×14=19×30=16×50=  220×3=37×20=4×25=30×2=24×3=  (2)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大家回忆一下笔算方法,再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78×7  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检查笔算后,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课第一环节,复习口算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生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准备了条件,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问题探究  ①课件呈现例1。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②揭示课题:请认真观察,再想一想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③请大家想一想,这个算式能否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可以试着算一算,并借助点子图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④交流算法,对比异同。  请学生展示各自的算法,并利用点子图直观的表示出来。  预设1:14×6×2  预设2:14×4×3  预设3:14×10+14×2  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后得出:都是采用“先分后合”的思路,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的旧知来解答的。  ⑤分析优化,统一方法。  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如果要计算13×31还能用前两种方法吗?用第三种方法可以吗?试着算一算。  学生说过程教师板书:13×30=390,13×1=13,390+13=403  看来,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性,计算也比较方便。  ⑥尝试用竖式表示计算的过程  刚才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如果让大家用竖式表达出计算的过程,该怎么写呢?请大家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14×12的结果。  ⑦展示竖式,并借助点子图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利用学生展示的笔算方法,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14,得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得14。设问:这个14表示14个一吗?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14个十,是140,是1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这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笔算:14  ×12  28------14×2的积(2套书的本数)  14-----14×10的积(10套书的本数)  168  提问:用十位上的1去乘14时,积的末尾为什么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及时练习:用竖式计算13×31  ⑧讨论交流,总结算法。  大家已经明白了笔算的道理,请大家再认真观察笔算过程,说一说计算的方法。(第一步用第二个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数;第二步再用十位去乘第一个数,最后把两部分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由提出问题到探讨笔算方法,再到小结,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活动全过程。这其中的探讨笔算方法是活动中的中心环节,让学生亲历了自主尝试、讨论交流、共同整理的序列活动,经历了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用点子图展示笔算方法,既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又自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3.巩固练习。  (1)教材第4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方法。  (2)练习十第1题。  ①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②讨论、交流。  谈话: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先和同桌议论一下,鸡蛋图中大括号标注的数是什么意思?对你的计算有什么帮助?  根据学生交流,强调借助鸡蛋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我们来看,鸡蛋图右下角表示3乘2的积是6,右下左边表示3乘20的积是60,这两部分是66,上面的右边表示10乘2的积是20,上面左边表示10乘20的积是200,这两部分的和是220,最后得数是286。和笔算过程每一步是相应的。  (3)练习十第3题。  放手让学生找出错误所在,并说出错的原因,再修正。  【设计意图:练习按照难易程度的顺序展开。先让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完成竖式的全部内容,熟悉竖式的书写格式;接着通过鸡蛋图进一步理解算理,最后在改错过程中再次深化算法。】  4.课堂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用第二个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十位去乘第一个数,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部分的积相加。  (三)课时作业。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填空。  (1)先用个位上的()乘22,得()。  (2)再用十位上的()乘22,得()。  (3)把()和()加起来得()。  解析:【考察目标1】考察学生对算式每一步含义的理解是否正确。  2.列竖式计算  34×1214×4153×1144×22  解析:【考察目标1】  3.解决问题。  王老师和张老师带39名同学去公园游玩,准备用500元买门票,够吗?  答案:14×2=28(元)39×11=429(元)  28+429=457(元)457<500,够  解析:【考察目标1、2】利用笔算解决实际问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