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天赋、妨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弄清“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弄清“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是因为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学生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重点强调:“胚、窘、澄”的字音。 (2)理解词语:教师说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形容费尽心思。()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事情的头绪。()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 (3)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4、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课文怎样划分段落? (3)学生汇报。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3~13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再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感情朗读,质疑交流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小组交流,再把不懂或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 2、预设:①做梦飞行真的是在长身体吗?②老师为什么会误解我?③作者最后明白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教师小结,引读激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胚胎发育的规律。那么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下节课让我们再细细品味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童年的发现》,关于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要了解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二、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先说说留给自己的印象,再说说理由。)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①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②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①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②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①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②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作者的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 ③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①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②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③怎样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 (我们无论想做什么事情,都要冒着风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④举例说说对“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被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刑罚,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活活烧死。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段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4)“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①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他的“痴迷”? ②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我”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著探究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1、从课文中,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4、总结:尽管童年的发现有时会令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四、作业布置 写一写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