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程、特殊、饥寒交迫、致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直奔题眼 1、播放影像,激发兴趣。 随着欢快的音乐,大屏幕出示视频:几只小燕子在空中飞翔。 看!谁来了?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来。(教师板书:燕子。) (1)看着画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语句描述它的样子吗?(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小燕子真美呀!唱一唱歌曲《小燕子》吧。(学生齐唱) (3)通过这首歌,我们知道了燕子是什么鸟?(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天,会从南方飞回北方。) (4)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是春天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燕子有关的文章。 2、出示课文题目,直奔题眼。 (1)(教师板书:专列。)请认真看清“专”的笔顺。教师领着书空一遍。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你们乘坐过专列吗?什么样的人才能乘坐专列? ②在这篇课文中,谁是特殊的、重要的人?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燕子怎么成了特殊的、重要的人?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乘坐专列呢? (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提示:①在书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画出来。 ②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点名分自然段读文,集体纠正字音。 2、检查词语,学习多种方法识字。 (1)课件出示词语:欧洲、特殊、气温骤降、长途跋涉、车厢、瑞士、覆盖、濒临死亡。 ①点名读一读。 ②全班齐读。 ③教师重点强调字音:“洲”“殊”“骤”“涉”是翘舌音,“濒”的声母是b,“厢”是后鼻韵母。 ④小组成员比赛读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 ⑤全班再次齐读。 (2)学习多种方法识字。 ①点名读第1自然段。 A、区别形近字:“洲”和“州”,识记“瑞”字。 教师引导:这个故事发生在哪?(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世界地图,找一找欧洲在哪儿?还有哪些洲?这些地方都是水中的陆地,所以“洲”字带三点水。) (指出地图上的瑞士,找一找“瑞”的“兄弟姐妹”——“端”和“喘”。顺口溜方法识记:立正站直要端好,用口呼吸喘喘气,有王靠近瑞雪来。) B、区别同音字“舒”和“殊”。 教师引导: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生字的读音相同,写法完全不同,你能找到吗?(“舒”可以组词为“舒服”,“舒服”的近义词为“舒适、舒坦”。“殊”可以组词为“特殊”,“殊”是个形声字。) 教师引导:课文里谁特殊?说燕子是特殊的客人,说明燕子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②为什么要用专列送燕子呢?点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等词语,学习“骤”“涉”“疲”等字。 教师引导:A、举例子说一说“骤降”是什么意思? B、“长途跋涉”是什么意思? C、燕子很疲劳,与生病的感觉一样。(“疲”字是病字旁,是形声字。) D、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饥寒交迫”,体会燕子饿极了。 (3)自由读第3~5自然段,教师指导“载”字的笔顺。(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模仿写。先写“十”,再“戈”的横,然后是“车”,最后是“戈”剩下的笔画。) (4)自主学习其他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 (5)把认识的字放进“识字袋”里;把不认识的字再读一读,读会了全部放进“识字袋”里。 (6)师巡视了解学生识字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桌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内容不懂,试着梳理课文内容。 3、汇报读书情况。 4、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分别指五名同学读课文。(随机点拨:第1自然段,将事情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是倒叙的写法。第2~4自然段,分别写的是政府、人们及小姑娘的做法。第5自然段与开头呼应,写燕子带着人类的友情远行。) 5、教师小结:本文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开头和结尾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结果,首尾呼应;中间叙述了故事发生的经过,由面到点,由群体到个体,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的爱。 6、学生再次朗读全文,思考:读过课文,你心里面有什么感觉?(感受到了人类的善良,人类对动物的关怀。)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学生谈多次读文的收获。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瑞士。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1、播放视频:一列火车在轰鸣声中驶向远方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快看,载着燕子的专列启动了。请用书上的文字为这段视频配音,该用哪个自然段呢? 3、课件出示: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4、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5、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梳理。 6、人类给予了燕子怎样的友情?作者又是怎样体现这种美好的情感的?让我们走进《燕子专列》,去好好体会吧。 二、研读感悟,积淀情感 1、自由读课文,找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在书上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梳理。 (1)走进燕子的内心,体验生命的意义。(学生谈谈对第2自然段的感受。) ①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假如“我是一只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我多么渴望,多么渴望……” (多么渴望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多么渴望找到食物。) 但是,(课件出示)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②指名读。 播放视频:一只小燕子在白雪皑皑的田野中飞行,狂风呼啸,大雪漫天。 ③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燕子濒临死亡的绝望心情。) ④教师小结:燕子的渴望,到底是对什么的渴望?(对生的渴望。) ⑤全班齐读。(再次指导学生朗读,声音高亢,读出对生命的渴望,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2)走进人们的情感,感受人类博大的爱。 ①小燕子身处这样的险境,谁看到了?(人类。) 小燕子期待帮助的呼声谁听到了?(人类。) 小燕子对生命的渴望谁感受到了?(还是人类。) ②于是人类是这样做的——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③小组合作学习:人们都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什么? ④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梳理。 A、政府做了怎样的决定?能看出瑞士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B、哪些词能体现出居民们救助小动物的高贵品质? C、从贝蒂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恶劣的天气,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可是小贝蒂在大人的影响下,也加入到寻找小燕子的行列中,并且找了整整一天。) D、再读第4自然段。不在乎的除了小贝蒂,还有谁?(老人、学生、年轻人,贝蒂一家的举动是所有居民中的一个缩影,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像贝蒂一家这样的家庭。) ⑤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⑥学生齐读。 三、入情入境,抒发情感 1、师:(播放抒情的音乐)就这样,在瑞士人民不畏严寒、不畏艰险、不辞疲倦的努力下,小燕子们得到了温暖,它们被送上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2、回播课前视频:一列火车在轰鸣声中驶向远方的画面。 3、唧唧喳喳的小燕子们与人类展开了一次动情的对话。 4、分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人类。 5、学生角色扮演。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图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 1、看到这些温馨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2、像这样感人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讲一讲。 3、听到这些,你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写下来。(学生动笔写心里话。) 五、回归整体,揭示写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3、指生回答,教师点拨。(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先把事情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叙述整个事件的过程。首尾呼应,紧扣文题,同时题目和开头激起读者的疑问,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作者安排材料独具匠心,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