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以及“做一做”。例5解决“至少要租多少条船”的问题。通过常见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剩下的2个学生也准备一条船。生活中像这样的具体情境有很多,比如装修用料问题、装订本子问题、植树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常说的“进一”或“去尾”的问题,但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些具体问题都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做”第2题买面包(“去尾法”)和例题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至少”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多准备1条船?”“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题目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核心能力 解决问题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运算”部分的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进一法”或“去尾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结合租船问题,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分析简单的“进一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做一做”的实际问题,会灵活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学习重点 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我们前几课中学了有余数的除法,那么在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这些知识呢?大家可以上网搜集资料,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有30个苹果,每盘放5个,需要多少个盘子? 有24个学生去划船,每条小船坐4人,需要几条小船? 学生列式解答,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师:在我们的除法计算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正好分完,一种是分不完,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生活中的解决问题中,是不是也有这两种情况呢?遇到有余数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先出示同教材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结构的题目,便于唤醒旧知的回忆,也便于新旧知识相互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找到新知的生长点。】 2.探究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1)审读题意“知道了什么?” 问题:通过读题你们知道了什么?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师:问题是什么?“至少”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独立尝试解答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师:有结果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问题出在了哪里?大家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解决? 师:用除法解决,都是租5条船后还余下2人,关键是余下的2人应该怎样安排他们?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大家觉得余下的2人怎么对待? 生:余下的2人虽然不够4人了,但也不能把他们丢下不管,换成谁谁都不愿意,所以,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1条船,所以应该租6条船。 师:解释得非常清楚!如果余下的是1人,还需要再租1条船吗? 生:讨论交流。 (4)检验梳理 师:我们解答的正确吗?你准备怎么检验? 生:再算一遍,看看算式的数抄错没有,计算是否真正确。 生:可以让这些人坐上船,再用乘法算一算: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能坐20人,再加上第6条船上的2人正好是22人,解答正确。 师:通过解答这一道题你想说什么? 生:解决问题要考虑实际情况,剩余的人即使坐不满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让22个学生都能坐上船。 【设计意图:例题主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教材创设了一个划船的现实情境,然后从这个现实情境中提出除法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讨论和交流逐步统一学生的意见,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动笔试一试。 师:为什么要运4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检验的? (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买3个面包而有的同学买4个面包?“最多”是什么意思? 生:求可以买几个面包就是求10里面有几个3,算式10÷3=3(个)……1(元)表示可以买3个还剩下1元,还剩的1元不够再买一个面包了,所以只能买3个面包。 对比例题和做一做的第2题。 师: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生: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而这道题余下“1元”,是不够再买一个面包了,所以不能再增加一个,而要去掉剩下的部分。 师: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师:生活中你还遇见过类似的题目吗?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最多能买几个?”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区别“至少”和“最多”的不同思考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数学中的“最多”、“至少”问题,在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想起,也可以从所求问题想起,弄清应该先求什么,再确定解决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再解决问题。 (三)课时作业 1.星期天,4名老师和23名同学坐车去游乐场玩,每辆车坐8人,他们至少要租几辆车? 【答案】至少要租4辆车。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2.29人划船,每条船限乘5人,前面的船按要求坐满后,最后一条船要坐多少人? 【答案】最后一条船要坐4人。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清楚解决的问题是最后一条船要坐多少人而不是要租几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