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及其相互关系,懂得怀疑精神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
2.了解议论文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4.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学法引导
本文语句通俗易懂,可在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已经有一点了解的情况下,通过阅读,辨析论点、论据及运用的论证方法,掌握课文说理的思路,结合分析理解书后习题四,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1.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论点,是学习的重点,可以通过放手让学生阅读,小组讨论、辨析来完成。
2.学习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思路,是学习难点,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分析、归纳。
3.文中所说的治学要有怀疑精神的观点,与遇事不想动脑筋多思考,一味依赖别人的满天问的做法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分辨不清,教师宜作一点提示和引申。
课时安排
2课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议论文三要素知识,整体了解文章内容、思路、及所用论证方法。
2.结合练习四,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3.教师在课上,一方面要对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人论证作点拨,另一方面,可以与学生一起,另选事实作论据替换文中的事例,以帮助学生掌握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着重分析理解本文运用分论点逐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颌刚,从小就有怀疑的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他一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独到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怀疑与学问》是他的治学经验的结晶。这篇文章深刻地阐述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对于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是大有益处的。
本文议论的是怎样做学问,作者善于层层深入地阐述问题,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论点,因此,文章虽短,但论证全面而透辟。
(三)教学过程
1.由古今有成就的学者、名人的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故事导入。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
(1)概括出本文议论的问题。
(2)理解“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理解下列思考题:(投影)
(1)本文的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层进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1)本文的标题只提出了本文议论的问题,即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所以只是论题。本文的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明确:(2)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应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个分论点的一句话运用的关联词看出来。这句话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采用的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还……”。
4.指导研读第3至5节及第6节,着重通过节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加之朗读体会,感受本文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特点。
明确:3至5节为论证中心论点,提出并论证第一分论点。3至4节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3节,侧重论述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第4节紧承上文,点出第一层的中心意思,阐明怎样正确对待传说的话。第5节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此层是对上一层的引申和扩展。
第6节,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上两段所论述的共同论点(即第一个分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接着先从正反两面讲道理,再摆事实进行论证。最后指出“墨守前人的旧说”的恶果,从反面论说了怀疑在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方面的意义。由此,层层拓展,进行论证。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着重从文章整体入手,通过阅读、分析、体会,懂得了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的道理,特别是本文摆出中心论点后,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文中所说的治学要有怀疑精神,与遇事不动脑,一味倚赖别人,满天问的做法是有本质区别的。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在第4节这样阐述:“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可见,文中所说的怀疑,是建立在动脑筋思索的前提上的。是真正求知,做学问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
l.整理本文结构提纲,加深理解,本文层层深人论证的特点。
2.继续朗读课文,分析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6 怀疑与学问
课型:新授课 时间: 案序:
教学目的:
1、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掌握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论证的方法与层次结构。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了解作者简历与论题的关系。
题目是用一个并列短语作标题,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难道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吗?
作者的简历。
2、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根据议论文的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填写表格。
中心论点:
1、怀疑是——(1)对于传说,(论证)
分论点: (2)不论对于——。(论证)
2、怀疑是——(论证)
四、布置作业。
怀疑与学问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时间: 案序: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二、讲解课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道理、引证、比喻、对比。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和道理论证。)
3、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明确:如,第4段中“我们听说中国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的话?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双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会飞动的虫子?有什么科学根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用这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
又如:第6段中,为了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举了清代学者戴震的事例,说他幼时善疑,先是向塾师提出两个问题,塾师回答后,他又发疑问,足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4、举出文中抽用的道理论证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例如,课文开头用了和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作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
5、谈谈文中思维严谨、关于分析事理的特点。
如:作者曾把怀疑分析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进一步论证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精辟入理,无懈可击。
三、课堂练习。
1、什么叫“怀疑精神”?他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
2、课末练习P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