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现代诗派”的有关知识。
2、背诵这首词。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2、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情感目标:
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从分析语言入手,学会咀嚼语言,分析不同词语呈现出的不同意味。
3.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学习时数】 2学时
第1学时 自主预习案
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的相关背景。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
1.现代诗派简介
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 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 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 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 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 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 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 蒙、耶麦等,作为现 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3.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 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 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彷徨( )寂寥( )彳亍 ( )惆怅( )颓圮( )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
(1)古代诗词中有哪些诗句是这种感情?
(2)那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
3、诗歌一共有7个小节思考:如何划分层次
三、小结:本课时重点进行知识链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四、作业:
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意象?你认为那些意象写得好?为什么?下节课研讨。
五、学后反思
第2学时 探究展示案
目标:
1、鉴赏诗歌的意象及意境。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各个小组加以讨论合作,每一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作用?
2. 作者用这些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二、艺术特色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
雨巷——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2、优美的音乐旋律。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三、拓展提升
探讨古诗词中的丁香情结,完成课后练习四
四、总结:学科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五、作业:1、背诵《雨巷》
2、预习《再别康桥》
六、学后反思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雨巷(xiàng)
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6.默写
(1)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2)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