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去来兮辞》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ID:159069

大小:19.0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目标】 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创作作风 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用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法指导】朗读8226;讨论8226;点拨 【课时安排】 3课时  【知识链接】 1、背景知识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的意义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和“不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2、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A级学习任务 (一)梳理本文基础知识 1、写出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2、解释加点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乐夫天命复奚疑(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3、辩明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动作名)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使动   ) 倚南窗以寄傲( 傲,动作名 )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 动作名  安,形使动 )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作状   )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意动  ) 或棹孤舟(棹,名作动) 4、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   心意                        既自以心为形役  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   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  语气词 无实义 故 故便求之  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老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动词,到            求之靡途 代词 四方之事  结构助词  的              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怅恨久之 衬字,无实义 以: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表修饰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因为  而 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   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   表顺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假设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任    教化从来有源委  原委            委命下吏  托付,交给 5、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含父母在内的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泛指,范围扩大。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  6、指明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            (2)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句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句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介宾短语后置 (5)将有事于西畴 介宾短语后置      (6)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宾短语后置 (7)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       (8)情在骏奔  (9)寓形宇内复几时  省略句        (10)稚子候门  省略句 (11)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 7、翻译下列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表达效果:作者在此处化用了《论语8226;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决绝的宣言。“今是而昨非”,前后对比,鲜明有力,“迷途其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又溢于言表。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表达效果:前两句对仗工整,语句精练,抑扬顿挫,颇有韵味,且语言有很强的表现力,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在回家途中愉悦畅快的心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后两句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急切之情。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译文: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虽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天到园子里散步,兴味无穷,已成为了一种乐趣。 表达效果:“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韩诗外传》中的一则典故。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所居之狭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后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译文: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飘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表达效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是陶渊明诗文中的名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辞官归田则是因为“倦飞”,是因为自己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宋代叶梦得曾对这两句大加赞誉:“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避暑录话》卷上)而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则是因为作者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8、课后查古典汉语字典,积累下面四个实词   行、 乘、引、 策 B级学习任务 (二)、文本解读 1.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便弃官归田。正如朱自清先生在《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中指出的那样:“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 2.作者辞官归隐后的心情如何?从何可见?从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土情怀?   点拨:“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2、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点拨: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体味到了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因此,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 【达标检测】 1.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miǎn) ) A.云无心以出岫(xiù)              B.舟遥遥以轻飏(yáng) C.眄庭柯以怡颜(mie)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zhào) 2.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山穴,此处泛指山峰) ) A.恨晨光之熹微(光线微弱)    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急急忙忙,心神不安的样子)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 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B(A、C、D“以”是连词,B为介词)) 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 B.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D(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窈窕:古是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5.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A、B、C为被动句)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鸟倦飞而知还 6.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相同的一项是(C )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泉涓涓而始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