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 1.认识“黎、凝、畅”等5个生字,学会“朝、雾、蒙”等13个生字,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突破重难点: 重点:了解父亲是怎样喜爱树林和鸟的。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文中父亲和“我”的对话进行研读,尤其要品读父亲关于林子里的鸟声、鸟味等的描述,感受他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准确了解,从中体会他观察事物的认真与细致,同时读懂源自他内心深处对于树林以及鸟儿的热爱之情。 难点: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 突破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父亲对于鸟儿生活习性的准确把握,一方面读懂父亲虽然熟悉鸟却非常爱鸟,因而“我”不需要担心父亲会像其他猎人一样去伤害它们,“我”为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感到骄傲;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我”聆听父亲介绍鸟儿时的表现,体会“我”通过这句话所表达出来的爱鸟、护鸟的心愿。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创境激趣发,通过谈话交流、多媒体课件等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更为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参与学习、探究课文主旨的兴趣;范读指导法,通过感情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准确体会文中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并从中体会各自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同时在此过程中习得感情朗读技巧,有效提升良好的语感。 学法:自主、探究、交流法,通过自主预习、研读,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在师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文中父亲以及“我”对鸟儿的热爱和保护之情;角色朗读法,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自然融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切实感受他们的爱鸟、护鸟之情,也由此激发出自己爱鸟、护鸟的美好情愫。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爱鸟、护鸟公益广告语。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扫清认读障碍。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黎、凝、畅”等5个生字,学会“朝、雾、蒙”等13个生字,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叙述特点和线索。 教学过程: 一、诗歌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儿歌《家》(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祖国是我们的家,是鸟儿的家),指名朗读诗歌,同时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写什么词语? 2.学生认真思考、填写,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出示“树林”,学生齐读诗歌。 3.交流引入:孩子们,你们喜欢鸟吗?说一说你们为什么喜欢它们。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入:有一位父亲,他比我们任何人都要热爱鸟,你们想去认识这样一位爱心满满的好父亲吗? 4.板书课题:父亲、树林和鸟,学生读课题,注意“鸟”的声母是“n”。 二、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对字、词、句的正确朗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课件出示再读要求: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朗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读准“黎”的声母是边音“l”,“凝、蒙”是后鼻音,要注意发音到位。小组开小火车朗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子或段落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句子:“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提醒他们重点看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什么串联起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主要采取了对话形式串起全文,同时引导他们再读父子俩的对话,看看从两人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导他们说说从对话中获取的信息,教师补充(父子俩主要在谈论与鸟有关的话题)。 三、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文中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并简要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指导书写“雾、蒙、鼻、翅”几个字。其中“雾”整体较长,书写时注意将上下两部分写得略扁,下面“务”的横撇、捺略微舒展;“蒙”下面部分有两笔横画,不要把短横写丢了,另外,“豕”的弯钩要注意回到中轴线上出钩,以保证字整体的稳定、端正;“鼻”上面的“自、田”均要写得略扁,下面部分的横画稍长;“翅”左边“支”的捺画要舒展,完全托住右上边的“羽”。 (2)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对书写问题予以纠正、强调。 2.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文中的父亲到底都跟自己的儿子谈论了哪些关于鸟的知识吗?老师先卖个关子,把问题留到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发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听写生字词,同桌进行互评,然后反馈书写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易错字纠正、强调。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归纳。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鸟情 1.快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爱鸟、懂鸟、护鸟。 2.自主学习,体会父亲的“爱鸟”情。 (1)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父亲非常爱鸟,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自己读画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A.“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引导学生抓住“一生最喜欢”体会父亲爱鸟情深,同时抓住“歌唱的鸟”体会在父亲的心里,觉得鸟儿的叫声都像歌声那样动听,进一步体会他对鸟儿真正的热爱之情。指导朗读句子,注意强调“一生最喜欢”这一短语的朗读重音。 B.“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引导学生联系前一句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看到鸟儿快活的情形时,自己的心里也感同身受,表现了父亲的喜怒哀乐已经深深地与鸟儿连在了一起,这是源自他内心对鸟儿真正的热爱之情。 3.探究交流,感知父亲“懂鸟”的表现。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第2-16自然段,看看父亲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判断树林中鸟的生活情形的,试着用文中的词句来概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深入组间进行点拨指导。 (3)小组代表班内汇报学习交流情况: 生:我们觉得这位父亲非常了不起,他竟然可以通过观察叶子动还是不动来判断有没有鸟。 课件出示句子: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师:是啊,叶子为什么在动呢?父亲的答案是什么? 生:父亲知道,如果没有风的时候,叶子在动,就说明里面有鸟。 师: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善于观察发现的人。 师:对,父亲通过认真观察便能判断树上有没有鸟,确实对鸟的习性非常熟悉。(板书——看:鸟动) 生:父亲还能通过鼻子闻的方式来判断树林里有没有鸟。 师:谁能说得再具体点? 生:因为父亲知道,如果树林里有鸟过夜,黎明时它们肯定会呼吸、歌唱的,所以就会有鸟的气味。 师:你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有,我从“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一句知道他说的是事实。 师:更了不起了,通过闻鸟味也能够判断有没有鸟!(板书——闻:鸟味) 师:听到鸟儿唱歌,父亲又知道了什么? 生:他知道这是鸟儿最快活的时刻,说明父亲还可以通过听的方式感受鸟儿的心情呢!(板书——听:鸟声) 4.质疑交流,体会父亲的“护鸟”心愿。 (1)质疑:当快活的鸟儿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心情?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最容易被猎人打中”想象父亲对鸟儿安全的担忧。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体会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并从中进一步感受父亲熟悉鸟,更爱护鸟儿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父子俩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父亲充满慈爱,“我”则充满了好奇)。 6.课件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思考“我”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结合前面的对话,体会“我”一方面为父亲如此爱鸟、懂鸟、护鸟而感到骄傲、开心的心情,另一方面,如此熟悉鸟儿的父亲不会像猎人那样去伤害鸟儿,所以“我”心里觉得特别庆幸。与此同时,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我”受到了父亲的感染,心里激发出了对鸟儿的爱护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高兴的语气。 7.延伸:这样的父亲会是一位猎人吗?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他们注意联系前面对父亲的感知进行讨论。 (2)教师归纳:是啊,这样爱鸟、懂鸟、护鸟的父亲肯定不是一位伤害鸟儿的猎人。 三、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说说通过课文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从文中父子俩的身上受到感染,激发爱鸟、护鸟之情。课件出示爱鸟、护鸟公益广告语:A.手牵手科学爱鸟、护鸟,心连心共建生态家园。B.听一声清脆的鸟鸣,心灵就注入一片阳光。学生齐读句子。 2.教师小结:孩子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做爱鸟、护鸟小卫士,共同为鸟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乐园吧。 板书设计 看:鸟动 22.父亲、树林和鸟闻:鸟味(爱鸟、懂鸟、护鸟) 听: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