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二、教学难重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三、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四、教学过程:一.引出复式统计图1.复习旧知师:关于我们昨天学过的折线统计图,谁想和大家分享它的相关知识?2.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折线统计图。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孙明煜《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提问:师:这幅折线统计图给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呢?(名标题是什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等。)4.出示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这是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孙明煜《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师: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监控:每一年的数据、整体变化趋势、增长快、慢、预测、 和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若学生不会和出生人口数进行比较由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获取了很多有关上海市近十年来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信息,但是现在老师想知道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怎样比较更加方便?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现统计图吧?5.引发认知冲突凸现必要性。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的比较更方便更清晰?(预设: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复式折现统计图(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1. 同桌讨论怎样将两幅统计图合并为一幅呢? 监控:①对比有图例的和没有图例的,讨论得出:要用图例区分开两组数据。②修改统计图的名称2.课件演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要明确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个表示什么数量,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再写标题和图例,最后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绘制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做法是一样的,先描出一组数据的点标出对应的数据然后连线,再描出另一组数据的点标出对应的数据然后连线。[板书:标题、图例、描点、标数据、连线]像上图那样,用两条不同折线表示两组不同数据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分析统计图)(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答:逐年分析。(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比死亡人口数少,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负增长,齐读小精灵的话。(3)结合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答:全国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预测:如果照此下去,全国人口也可能出现负增长。3.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图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得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折线图有图例。这是最直观的不同①从图上可以知道上海2001年~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例如,2001年出生5.76万人,死亡9.34万人。②还可以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增减变化情况。如:2002年~2003年出生人口数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等。③还可以对比某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如在2003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在2007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小。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刚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折线的高低,缓陡升降比较两个统计对象的数量差距,增减变化等,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两道题时间充裕就做完,做不完就留作课后作业。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一个统计图中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学上我们往往用线的虚实、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这节可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在接着研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