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2019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教学设计

ID:160125

大小:8.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2019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5页例5。【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接着通过教具演示图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引导观察和推理。【教学目标】1.运用迁移规律,借助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2.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借助实物演示,培养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师: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师:你们会计算下面哪些图形的体积?(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生回答 达成目标:复习旧知,为后面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做铺垫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 师:请大家借助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想一想,怎样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1.师: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师: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2.师:请想办法,把圆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3.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我们来看一看演示。(分别演示将圆柱等分成16份、32份„„的割拼过程。)师: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其实大家刚才又采用了“化圆为方”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了长方体。 你现在能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师: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用h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V=Sh 学生思考,并交流学生回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猜想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达成目标: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交流: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学生利用学具拼摆,并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交流:转化后的形状变了,但是体积没有变,底面的面积、高也没有变。  学生交流: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达成目标:合理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这里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也渗透了以直代曲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试着总结,集体交流、补充。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2.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的第1题。 3. 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的第2题。 生:底面积和高 学生读题,汇报已知和未知,独立解答后汇报解题思路。  独立解答后汇报解题思路。达成目标: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自学22页例题4。 2.完成22页做一做, 学生自学后组内交流计算这顶帽子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班中订正答案。达成目标: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区分是计算圆柱哪几个面的面积和。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业:测量身边的圆柱的体积并向大家汇报你是怎样测量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使学生畅谈收获、发现不足,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