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见闻讲述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小蘑菇。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3.学情分析由于本课的诗歌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中的趣事,,三年级的孩子们会比较感兴趣,虽然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对他们而言不容易理解,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通过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4、学习目标(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学写“墨、染、碎”等3个生字。会认“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5、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通过指名读会认6个生词,学生观察、教师范写规范书写“墨、染碎、”三个字。评价任务二:通过朗读、默读、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评价任务三: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难懂的句子,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指导朗读《溪边》,学会背诵。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活动一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2、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3、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评价任务一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活动一1、教师范读课文。2、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注意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诗歌读通顺。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1)染 “水”、“九”和“木”字组成的会意字。“水”是染色必不可少的材料,木”是染料,古代的染料大多是从自然界的草木中获取的。 “九”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多数,这里指古人染色的次数很多。古人染色必须把丝绸放在溶有染料的液体中反复染多次,才能将色染上去(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4、指导书写4. 请学生领读词语。师随机正音。5.指名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评价任务一环节三品读诗歌,学习《溪边》1、再读课文,思考:看看溪边、江上、林中这三首小诗中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学习溪边。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环节三品读诗歌,学习《溪边》(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2)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3)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4)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5)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评价任务二评价任务三环节四小结童年的生活真的是特别有趣,作者的语言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感受童年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