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主题:《古诗词三首》课    时:共2课时  第1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朱爱尚天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是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秋思》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3.学情分析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自学,教师提示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任务二:通过自读,互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任务三: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同桌互助,讨论交流的方式,概括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活动一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齐读课题
			
			跟随老师创设的情境进入学习即可
		
		
			
			环节二
			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活动一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1.学生标注断句、字音。
			2.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3.学生互读古诗,交流。
			(完成目标一、目标二)
			
			读准字音、读准断句。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评价目标一、目标二)
		
		
			
			活动二
			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组织全班交流,讲讲诗意。适时点拨。
			
			1.学生自读古诗,根据注释,逐句说说诗意。
			2.学生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完成目标三)
			
			再说古诗的句意时,要注意次序的调整。
			体会诗词的内容(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活动一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1.想象画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交流感受
			4.体会作者的感情,带着感情多种形式读诗: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想象着画面、诗意,背诵古诗。
			 
			(完成目标二、目标三)
			 
			
			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同桌互助,讨论交流的方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二、目标三)
			 
		
		
			
			环节四
			当堂训练
			 
			
			活动一
			背诵、背写古诗。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背诵古诗
			(完成目标一、目标二、目标三)
			 
			
			能按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诗意,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评价目标一、目标二、目标三)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