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ID:161338

大小: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凤凰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学主题:读书有方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语文课标在对阅读的评价中指出,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领悟。(2)语文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表达有条理,根据对象场合稍作准备,做简短发言。(3)语文课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2. 教材分析在苏教版教材中,编者安排的说理文非常少,只在第二、三学段中安排了5篇,《说勤奋》(第7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9册)、《谈礼貌》(第10册)、《学与问》(第11册)、《学会合作》(第12册)。编者的意图一是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二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尽早接触和熟悉这种文体,为他们今后学习作好铺垫。小学说理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作者说的什么理,是怎样说理的,并且初步学会说理。《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文。文章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观点进行论述。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从而指出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哥白尼从小喜欢问,是他不懈探求科学的开始,论证自己的观点。第三自然段紧承下文,提出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沈括的例子,重在阐述“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一小节对全文总结,深化中心,并且发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说理全面,令人信服。两个典型事例虽然都围绕勤学好问,但是侧重点不同,哥白尼侧重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沈括的例子侧重说明要学思结合。说理文的语言简洁流畅,但不失文采。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富有节奏感的对偶句,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3.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往往停留在“课文写了什么”的层面上,即文章的内容;而忽视了“文章是怎样写的”,即文章的表达方法。本文是一篇说理的文章,在教学时应该关注文体,应该引发学生的思考是:这篇文章与平日学的叙事类文章的区别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了吗?怎样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选材的特点,品味说理文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段句。2. 能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勤学好问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3. 能通过具体语言感悟说理文章的语言特色。评价任务1. 默读课文,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哥白尼的好问,感悟问的重要性。2. 默读课文,能够通过梳理沈括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的过程,感悟求知的过程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3. 对比阅读第一和最后一小节,感悟说理文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学与问》这篇课文,谁能回答老师的问题?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的道理,作者是如何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今天我们共同来研讨。设计意图:“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围绕说理文的表达这一主题,能让这节课教学任务更明确,教学过程更流畅,教学效果更高效。二、研读事例,悟道理过渡: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默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两个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比较异同,做批注。1.研读第二自然段,讨论作者如何用哥白尼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1)学生交流对哥白尼的了解,出示幻灯片补充,提出问题,哥白尼是怎样获得成功的?(2)交流哥白尼喜欢问。交流:抓住“缠着”“经常”三个问号、省略号理解哥白尼的提出的问题多,喜欢问。抓住“不懈”体会哥白尼不懈探求的科学精神。(3)小结:由此可见,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研读第三自然段,理解“能者为师”。(1)通过哥白尼的事例,我们知道,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多问,仅仅提出问题,就能获得真知吗?(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认为应该问谁?怎样问?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能者为师”的理解。交流:抓住“不管”“只要”“都”理解只有能给我们启发,不论年龄,学历都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抓住三个“请教”理解问的时候要有礼貌、虚心,诚心。(3)小结: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研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列举沈括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1)默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理出沈括求真知的过程。(2)交流:提出问题询问家长亲自实践(3)小结:由此可见,提出质疑,深入思考,进行论证这是求得真知的思维方法。(4)扩展:联系所学的课文,你还能想到哪些科学家的例子?4. 小结:由此可见,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设计意图:紧扣“学与问”这个核心话题,引导学生从两个典型事例中领悟作者是如何论证的。两个事例虽然都是有关学与问的,但是侧重点不同,从而理解事例论证是为中心观点服务的。引导学生在“学与问”的不断对话中,将“文”与“道”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三、品读语言,习表达1. 说理文语言简洁,但并不简单,细细品味,你也会发现其中的魅力。文章开篇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比较两种写法,哪一个更好,为什么?2. 出示幻灯片,读、悟、交流。(1)比喻句,说理的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枯燥的道理讲得更加形象生动,让人信服,更具说服力。(2)尝试仿写。3. 文章开篇点题,开得精彩;结尾总结,收得有力。比较两句话,品味对偶的妙处。(1)对偶的句式,说理文运用对偶的手法,读起来更加酣畅,更加理直气壮,更有气势,更具感染力。(2)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说理文的语言与叙事类文章的语言不同,它简洁流畅,但不失文采。本文中两个比喻句和对偶句的运用,使枯燥的道理更加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引导学生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四、总结扩展,学以致用1.说理文往往是为了说明道理,让更多的人认同他的观点的,因此常常是可以演讲的,我们也可以试一试!2.首先从文章结构方面考虑,总分总结构;第二根据观点选取事例。3.指导演讲。注意从声音是否洪亮、精神是否饱满、动作手势是否恰当、是否能调动观众的情绪等方面评价。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属性就综合性和实践性,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交流沟通。说理文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结束,归根就要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学以致用。五、板书设计23学与问好问+思考 =学习的主人六、作业1.选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抄在语文书的扉页上,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2.学了这篇课文,围绕“如何做学习的主人”写一篇说理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