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 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 时:共5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xx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应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去体验。
3.教材分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评价任务
1.任务1:创设情景,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2.任务2: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讨论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3.任务3: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过程
十几减8、7、6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回忆旧知,复习巩固
学生能用学习过的方法正确计算出上面的题目。
出示复习题,要求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口算。
熟悉“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环节二
情景导入,探索新知
观察、交流图中的内容,并根据图片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呈现主题图,定格在卖风筝的情境上,引导学生找条件,提问题,列式并说出理由。让学生探索交流解决“15-8”退位减的方法,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会根据问题独立列出12-8的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算出12-8的得数。
环节三
汇报交流,梳理方法
思考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梳理后举手回答。
提问:
1.你是怎样口算“12-8”的?梳理方法,重点引导“破十法”。
2.“哪种方法算得又对又快?”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12-8”。
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15-9;
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回答“哪种方法算得又对又快?”能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的方法正确口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环节四
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运用新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
呈现三道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环节五
全课小结,分享交流
学生尝试分享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 如何计算十几减8、7、6?
2. 如何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的方法正确口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6
12 — 8 =
方法一[D1] :10—8=2, 2+2=4
方法二[D2] :8+4=12, 12—8=4
13—7=? 13—6=?
教学反思
1.我先复习十几减9的算法、分组讨论算法、示范算法、总结算法,然后安排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算法。上这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选择算法,然后反馈交流,再来计算的。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多种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