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2013年审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主 题:因数和倍数课 时:共5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这就要求,通过操作活动,在理解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的第二课时,是对因数与倍数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部分的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引导学生通过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借此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抽象思维能力。3.学情调查分析课前对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项目
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求因数的方法
求倍数的方法
人数
13
12
114
由上表可见:对于刚刚学过的因数与倍数的意义,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的基本可以,然而一多半的学生不能用系统的语言叙述求因数的方法,思路不清晰。可见总结归纳求法是重点难点,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能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与一些倍数。2.通过观察交流总结,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通过因数和倍数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索意识。评价任务任务一: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及部分倍数。任务二:同桌互相出题,进一步巩固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任务三:独立完成课堂练习作业。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复习旧知
教师:举例说一说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学生回答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完成任务1
环节2讲授新课—求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那么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呢?就以18为例,大家思考一下18的因数有哪些?你又是如何求的?(提示:18可以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得出几个算式,1×18=18,2×9=183×6=18,再根据因数的定义得出18的因数有1,18,2,9,3,6
学生能初步感知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完成任务1
环节3归纳方法,总结特征
教师:那么,如何把一个数的因数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学,找到答案 教师:大家认真完成课本18页的做一做,同桌交流,思考一个数的因数有何特征?
学生活动2:(对学)同桌合作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80%的学生得出以下结论:①列出乘法算式,有序地写出两个整数相乘得此数的乘法算式②算式中的每个因数都是此数的因数。 2.学生了解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集合法 3.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②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完成目标任务2
环节4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
教师:你们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 教师:那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呢?小组讨论 教师:如何表示一个数的倍数? 教师:一个数的倍数有何特征?
学生结合倍数的定义,写出相关的乘法算式。 学生自学,找到答案。 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②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 2.学生掌握住方法: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之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3.学生了解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集合法完成任务3
环节5及时反馈,巩固提高
教师:完成课本14页的做一做1. 用箭头表示出3的倍数。2. 5的倍数有哪些?(本题为下节学习2,5,3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学生练习
80%的学生准确无误。完成任务3
环节6反馈总结
教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组内展示,及时反馈,总结提升,班内大展示。
至少80﹪的学生能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附: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8的因数 2的倍数 1×18=18 2×1=22×9=18 2×2=43×6=18 2×3=6 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