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电脑机器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主要选自省编龙教版教材三年级第二册画图部分,我针对具体学情进行了二次创编。在教授画图工具中的选取、复制、粘贴、翻转、移动等知识点之外,加入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二、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主要为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及地域所限,学生家里有电脑的不多,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并不是很熟悉,而且学生的对于电脑的认知程度极其薄弱,信息化素养也急待提高。三、教学目标l 知识和技能:理解和区分计算机硬件的名称以及作用、掌握画板中的某些操作 l 过程和方法:用生活化的形象事物来替代单一枯燥的理论知识。并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及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l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将理论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电脑各硬件的名称,并能区分各自的作用. 学会使用画板中的选取、复制、粘贴、翻转、移动五、教学流程本课分四个环节 导入、介绍计算机硬件、介绍画图工具、学生练习四个环节。环节一、导入。教师先出示出示计算机硬件实物(主板、硬盘、cpu、内存、电源、音箱等),请学生一一说出名字。学生在第一册中学过了硬件的名称,但是不了解硬件的作用,此环节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又是对知识的迁移。在学生回答了硬件名称之后,教师又向学生询问这些硬件具体有哪些作用,请学生尝试着说。在学生说完之后,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很多计算机硬件,每个都有不同的作用,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计算机机器人,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拼装电脑机器人。”此时出示课题。环节二、介绍计算机硬件。本环节针对计算机硬件知识,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讲授。 “想要把计算机机器人拼出来,就必须知道每一个计算机硬件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提示课件,“如果说计算机是一个机器人,那么每一个硬件,就是它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介绍每一部分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用生活化的具体事物来替代理论中的硬件,根据硬件的作用同人体各个部位来做比较,以“把计算机看做一个机器人,那么硬件cpu就是他的心脏”这样的记法,来促进学生对于硬件知识的理解。并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在游戏中,老师问“计算机的心脏是……”“计算机的大脑是……”学生来抢答。这样设计,把理论性极强的硬件知识,转化为学生们触手可得的生活常识,预教于乐。通过学生们的互动游戏,学生不仅明白了硬件的作用,而且,对于硬件的功能,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区分。环节三、画图工具环节。本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文件及要求,结合之前学到的硬件知识,将画图文件中的各个元素,用选取、移动、复制、粘贴、翻转等知识点加以组合,将一个个拟人化的电脑硬件,最后拼装成一个电脑机器人。在此过程中,在教师介绍复制粘贴移动等几项应用后,找学生上来演示选取移动功能,可是事先给与的素材不全,“工具箱中只有一个手臂,我们来给机器人制造一个手臂,好不好?”因此创设了一个难题,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出了复制粘贴翻转等功能。“机器人的天线也只有一个,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他再做一个”。通过这两次学生演示,对于复制、粘贴、翻转等知识点应该可以掌握。环节四、练习。学生按照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完成本堂课学习内容。在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学生既对硬件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画板中几个功能的操作。 六、课后反思由于创设的情境及给予学生的素材比较新奇,容易吸引学生,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在这节课中既学到了软件操作知识,又巩固了之前学到的硬件知识,并在图形组合的过程中利用到了新学的知识,更激发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爱。 通过本堂课教学,我认为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着力探究的,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事物,即理论知识生活化。尽量避免因理论知识的乏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学情所限,我对于学生操作环节以及画板的某些知识点的讲授上,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还是教师先教学生跟着做,没有作到让学生完全主导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做好学情预设工作,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脉络,在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上真正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