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2.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3.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4.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襟飘带舞、翠色欲流”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方法,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5.评价任务1、借助汉语拼音、仔细观察与比较本课的的形近字,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认读生字的读音,正确读写“襟飘带舞、翠色欲流”等词语。2、借助反复朗读,抓关键词句等形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自读、指名读,勾画草原美好风景及风土人情的语句,体会的语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借助交流的方式,体会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谈话导入
活动一: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活动二:出示蒙古草原的图片,让生整体感受蒙古草原的美丽。
整体感知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
活动一: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交流易读错的音“蒙”和易写错的字“毯、吟、襟、涩”(完成目标一)
能准确读准字音,能正确熟悉本课的所有生字(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的脉络,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二)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品读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活动一1、勾画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做批注,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抒发感情的方法。3、小练笔,回忆自己喜欢的某种事物的特点,仿照作者的抒发感情的方法进行练笔,同桌互读改正,全班交流,老师指导。(完成目标三、四)
能借助勾画,批注,交流等形式体会草原的美丽及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评价任务三、四)
环节五总结升华
搜集、交流蒙汉人民一家亲的故事。
感受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