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北师大2011版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课标要求: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课标》第25页)教材分析:“平均数”是四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的内容,是“平均数”在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起始课,本节课用“情景+问题串”的形式呈现。通过淘气记数字的情景引入新课,并通过活动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的基础,也是学会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的关键课。学情初步分析:《平均数》是学生学习了除法、平均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可能性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孩子们既有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又有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从课前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有近90%孩子听说过平均数,有近80%的学生会计算平均数,但是,有近77%的再解释平均数是对“平均数”和“ 平均分”混淆不清,概念模糊,因此,我把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放在通过移多补少、计算、等多种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的思考:本节课是有关平均数的起始课,在五年级下册和初中还会对平均数进一步深入学习,结合教材,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但是,如何体现平均数的必要性和应用价值呢?因此,我设计了从孩子们记数字游戏入手,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体现其学习的不要性和应用价值。在探究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并结合情景通过质疑等手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2、能结合简单的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地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素养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平均数的欲望,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应用意识。 2、通过说一说哪里用到过平均数,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习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习准备:学习单,ppt课件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游戏吗?前些天,淘气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每三秒钟呈现十个数字,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1、出示情境 这是淘气在五次中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2、交流信息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提高学生观察、提取数学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也为解决后面问题做好铺垫。】二、探究平均数(一)、初步感知1、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呢?2、全班交流(1)、学生交流,引发思维冲突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用几能表示淘气记数字的水平呢?追问: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到底用几来表示最合适? (2)、教师呈现 引发思考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数字6就是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思考,应用以前学过平均分、除法等的知识判断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二)、动手操作,探究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来的?1、出示探究建议:想一想都有哪些方法呢?请你写一写、画一画或者摆一摆等方法表示你的思考过程。2、独立探究3、全班汇报交流移多补少——把多的给少的。【设计意图:通过摆、画、算等多种方法再次理解平均数意义。】(三)、深入理解平均数——揭示概念同学们通过“移多补少”等多种方法都觉得6能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可是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呀?这是怎么回事?1、小组讨论思考交流全班交流预设:移多补少匀出来的/算出来的/是一个“虚拟”的数……2、结合图例,理解平均水平结合图例,让学生描述6表示的是淘气记数字的平均水平。3、总结提升 解释概念现在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淘气的记数水平,你有什么发现?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平均数可以其中的数也可以不是期中的数/平均数反应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一组数据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三、联系生活,理解应用1、资料分享 结合教师搜集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2、说一说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四、巩固应用1、练一练-第1题在1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2、练一练第2题请分别算出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平均值
最低气温/℃
8
10
11
12
12
12
13
最高气温/℃
18
18
20
22
22
20
25
(先估后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3、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35厘米,下水游泳。他会遇到危险吗?【设计意图:通过找生活中的平均数,重在加深对平均数的了解,培养应用意识。】四、作业布置搜集并解释生活中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