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三中 初二 年级 语文上册 教学案 使用者 编号 时间
1
课题《静默草原》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审核人 课 时 两课时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含意深远的语句,学习对比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领略草原的魅力,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及寓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 理解文中含意深远的语句,学习对比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难点 领略草原的魅力,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及寓含的人生哲理。
准备 课件。
导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2 分钟 )
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导入新课。蒙古族民歌中唱道“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
像白莲花。”赞美了草原的美丽、可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当今文艺界,号称“草原三剑客”
之一的青年作家鲍尔吉•原野所写的、对草原有独到感受的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 分钟 )
三、学习新课
(一)【知识链接】( 分钟 )
作者介绍: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 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著
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 13 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他与歌手腾
格尔、 画家朝戈号称“草原三剑客”。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二)【基础知识】( 分钟 )
1、给生字词注音或填汉字。
鲍(bào) 前瞻(zhān) 簇(cù)立 迥(jiǒng)然不同 穹(qióng)庐 长鬃(zōng)
摩挲(suō) 披散(sǎn) 咆哮(páo xiào) 面颊(jiá) 处境(chǔ) 翡翠(fěi)
瞭望(liào) 嘤嘤而泣(yīng)(qì)
2、解释生词:
①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义:向将来看。
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③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 ④穹庐:借指天空。
⑤摩挲:用手抚摩。 ⑥冥想:深沉地思索和想象。
⑦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⑧嘤嘤而泣:因为悲伤而低声哭泣了起来,多比喻女子。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三)【重难点学习】( 分钟)
玉门三中 初二 年级 语文上册 教学案 使用者 编号 时间
2
1、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文并没有去过多的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站在草原上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
于草原的热爱与赞美,同时还有生命的感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草原的句子,思考这些语句体现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明确:①“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
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②“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③“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④“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以上语句体现了草原的总体特点:辽远苍茫,壮阔无边,单一中呈现丰富。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当堂检测】( 分钟 )
1、每组有一个读音不正确,你能找到吗? 请改正。
(1)穹庐(qióng) 局促(cù) 瞭望(liáo) liào
(2)前瞻(zhān) 面颊(xiá) 渺小(miǎo) jiá
(3)簇立(chù) 迥然(jiǒng) 翡翠(fěi) cù
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景随( 步 )移 ( 迥 )然不同 ( 微 )不足道
宽厚( 仁 )慈 起伏无( 际 ) 凝立( 冥 )想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完成配套“品读轩”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识导入】
二、【重难点学习】
1、本文题目是“静默的草原”,静默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
明确:因为草原辽远而苍茫。一个人,站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悟出
的哲理。这时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静默”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所以人也必然是“静
默”的,也是个“善忘者”。
小结:由此可见本文重点不在景物的描写,而是对草原的感受。
2 、自由阅读全文,从中找出抒写作者感受的语句,并体会其内涵。
明确:句子有:①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②草原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③草原没有
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④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也可以说是局促。⑤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
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⑦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理解②:草原是辽阔无边的、变化多端的,就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得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
因为变化多端,我们可以看到草原各种各样的特点,所以“看不尽”。
玉门三中 初二 年级 语文上册 教学案 使用者 编号 时间
3
理解④:不矛盾。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约束;但是完全没有约束,也就没有指引,人会突
然感到局促、无措,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理解⑥点睛之笔,“善忘”是人背负的种种世俗之事,如荣誉、地位、权利、金钱。善忘实际上是
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对人世间烦扰的不计较……体现了作者由草原而折射出的一种‘善忘’
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在静默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
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所以在他眼里,草原也是静默的,也是善忘者。
2、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作“母牛”“烈马”?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情感?
明确:用“母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敬仰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形象。
而 “烈马”却正好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甚至有点野蛮的爱。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深
沉厚重的热爱,像儿女对母亲的那种热爱和仰慕。
3、这篇课文为了突出草原的特点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同学们仔细地朗读课文,找出课
文中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①欣赏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不同感觉进行对比:草原的特点是辽远而苍茫,让人惊慌;而名山
园林却景随步移,让人目不暇接,结论是草原不如名山园林好看。
②牧人和城里人看草原的不同方式和感觉:牧人眯着眼看,旨在享受草原,感到无比满足;而城
里人睁大眼看草原,想寻找美丽景色,结果让他失望、困惑。
③草原和大海的对比:草原的没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过夜,因为它
的中心不定,有可接触性;而大海观者在岸边,眼前和身后截然不同,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它的
中心不确定,不可接触。
④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对比;草原辽远苍茫,无遮无拦,可骑马,可摔跤,悠闲自在;而无边无
际的空间,任何景际相比都不复存在,人显得渺小与微不足道,抗争和悲痛都奈何不了大自然,没
有安全感。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拓展提升】与《敕勒歌》相比,本文有何特点?
本文景物描写较少,更侧重于抒情、感悟。作者是以感悟为主,是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
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
四、【当堂检测】( )分钟
1、文中用了许多“看”的同义词,请根据原文在括号中填入“看”的同义词。
(1)站在草原上,你勉力 ,或回头向后 ,都是一样的风景。
(2)在都市里生活,或者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样的 。
(3)蒙古人 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
(4)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 未来。
除此之外,你还能想起“看”的哪些同义词,请再下面写出几个来。瞧、瞅、视、观、盼、睐、
望、瞻、瞭、展望、遥望、远眺、瞻望、放眼、极目、纵目、仰望、仰视、翘望、鸟瞰、俯视、俯
瞰、纵观、回眸、环顾、张望、端详、打量、审视、观察、视察、注视、凝视、凝望、窥视、窥探。
2、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项( B D )
A、作者没有直接地正面去写草原,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
习惯相对照。直截了当地宣告,要想观看丰富多彩的景观:“草原没有。”蒙古牧人,眯着眼睛要
看的,不是有形的景观,而是“苍茫”,而“苍茫”是无形的,所以,作者说:“草原不可看,只
玉门三中 初二 年级 语文上册 教学案 使用者 编号 时间
4
可感受”。
B、草原辽阔无边,你可以“抚摸、打滚甚至过夜”,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所以有“自由感”;但
人是复杂的动物,虽然不该刻意追求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但“拐杖”“背景”一旦丢失,
自己便失去了依靠,甚至寸步难行,你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可悲、可笑,所以感到“不自由、局促”,
表达了作者渴望功名权势的愿望。
C、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叙述中有抒情,寻常小事中蕴含着大美,让人感觉朴素平实,结构自认平易,
既生活化又平民化,还有一种随遇而安的轻松感和从容大度,细微处独具匠心。
D、作者主张静谧中思考人生,反对草原人骑马、摔跤等野蛮行为,他认为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
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静静
的思考和感受。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完成配套练习上对应的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后 反 思
审 查
意 见 签字: 年 月 日